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认知退化和格物致知。
吴老师喜欢用举例或者讲故事的方式说明一个道理。其中讲到了上世纪中叶美国亨氏集团“偷梁换柱”打破了主打番茄酱的市场天花板;马戏团把演戏的主角从动物换成了人。产品、服务或者是商业模式,都是一种对客户需求认知的一种表达。
只有突破你的认知限度,才能在产品或商业模式上成功实现基因突变,推出新的物种。
在这一课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词汇是:火力侦察。
吴老师举了一个狮子和斑马的故事:
狮子无疑是草原之王,食物链的顶端存在,但他捕猎的成功率不到七分之一。所以草原上的狮子也不是一日三餐顿顿有肉吃,饿肚子也是常有的事。狮子和斑马的关系不仅仅是猎手与猎物的关系,它们处在同一个生态环境中,形成了一种动态平衡。
按照“马尔萨斯先进”的逻辑就是:狮子捕获食物太容易-->狮子大量繁殖,种群的数量膨胀-->羚羊不够吃-->狮子饿死;与此同时,哪些跑得慢的羚羊、斑马也会被淘汰,活下来的一定是跑得快的,狮子捕杀羚羊的过程也是促使羚羊金华的过程。
经过长时间的相互博弈,导致狮子的捕杀率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吃不饱,也饿不死。
那么按照出猎七次成功一次的情况,狮子是不是在前六次的行动中都是无功而返的呢?其实也不是,它在火力侦察。它既是司令员又是侦察兵。有时候狮子也不是饿得非扑上去要死一只,它只是在和猎物的奔跑中,去发现斑马群中有没有跑得慢的,或者有落单的,然后下次再找准机会,尽力扑杀对手。因为它知道只蹲着那里不动,只看他们吃草是没办法得到什么有利于填饱肚子的信息。
“格物致知”通常的解释是:自己的内心有各种规范和条理,然后将外在的材料纳入到我们已知的规范和条理,放到我们内心的格子里,形成一个认知。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格物致知的“格”是“格斗”的格。只有近距离的接触、互动、冲突、博弈,才能获得对象的真实状况。我认为最好的例子,就是拳击运动,只要选手之间的力量对比不是很悬殊,刚开始的时候,总是能看到双方把拳头护在自己的头部,偶尔快速出击,接着就是快速回防。这就是在相互试探,或者说火力侦察,获得对手的真实状态。等过了这一阶段,双方才会展开真正的攻击。
对于“不出局·007er”来说,所有潜在的读者就是我们的猎物,我们每一篇文章的发表就是一次火力侦察。我们一次次地区试探读者的真实需求,不断地打磨我们的写作技巧,提升我们自身的认知水平,去捕获更多的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