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耳双生
今晚回家路上,听了一段《庄子》。讲的是《庄子》的首篇,对,也就是那篇著名的《逍遥游》。
《逍遥游》的主旨是论述自由。那到底什么是“自由”?讲述者言,所谓自由,其实就是让自己变小,小得无足轻重,你就能变得自由。
可见,微软、小米、微信…原来这些个企业如此成功,在取名上,冥冥也是自有天意。
突然就觉得很巧,今天晚饭时,看了“微信之父”张小龙今天在广州“ 2017微信公开课PRO版”的现场,对“微信”未来发展的一些讲话和论述。就微信将在2017年1月9日上线的一个“小程序”做了9个方面的回应和解答。
你看,连名字也取得这么有禅意,就直接叫“小”程序。在“微”信中的“小”程序,他的内心,究竟是想多小、多低调啊?
突然有些想通,昨天写的那篇《马云的胡说八道》恐怕还真不是“胡说八道”惹的祸,也许是马云把自己看得太大。针对他的那些大佬们,也并不需要看言论内容,仅仅只是感受到他那俾睨天下的自“大”,就已足够想象得出场面的尴尬。这也便是“大”与“小”之间的关系吧。
好了,今天主要是来谈谈张小龙,他今天关于微信“小程序”讲话,恰好很适合结合今天听到的《庄子逍遥游》中对自由的阐述。
1、张小龙的名字,也有一个“小”。
这就巧了。就在写这篇文字时,我也直接打开了这次演讲的视频。明显能感受到他公开演讲时有些小拘谨(可能用诚恳会更为中性)。也许生活中,他本就是一个低调的人(当然我并不熟悉他,只是看视频的第一印象)。但就是这样一位看似拘谨的人,做出来的工具微信,竟影响到我和几亿人的日常生活和习惯。这也暗合着“小”和“大”之间关系的例证。
2、一个好的工具是让使用者用完即走的,这也是微信和“小程序”存在的目标。
如果是其他程序员或者开发者提出这样的观点,可能我们会惯性评判这个人是不是格局太小。现状是几乎所有的开发者都想尽办法提升客户黏度,用各种手段留客。
而且这些开发者的目标对象,就是客户黏度最强的微信。听着似乎有些反讽是吧?一个最黏人的工具,他的开发者其实从最初,就希望这个工具——活好不黏人!这也是所谓的“小”和“大”之间关系的又一例证。
3、“小程序”是唾手可得、触手可及、所见即所得的状态。
这个观点我认为与今天听《逍遥游》所学习到的观点也是如此相同。我突然有种想法,张小龙提出的这个“小程序”,建议取名就叫做“逍遥游”吧。
在《逍遥游》文中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说法,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张小龙希望“小程序”不需要安装不需要卸载,用完即走,应用也随处可用。这不就是“真正的逍遥,是无所依靠的,可以游于无穷,与天地万物一体,没有自我,不居功劳,不图名利。”的表达吗?
这也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某种层次的表达,同样也是“小”和“大”的显现。
写到这里,我明显感觉到,张小龙是挺接近乔布斯的。至少他的内心跟乔布斯很类似,那就是“大道至简”的。正因为简,才做到真正的强。正因为内心的简,才能成就微信真正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神用级别。
他在讲话中,还提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我印象深刻:
腾讯创始人之一Tony说,其实微信团队保持了一种很克制的心态来做事情。很多人也认为我们在微信产品里很克制,但其实我当时听到这样的评论是有一点点惊讶,因为克制这个词从来没有在我的脑袋里面出现过,如果说做一些事情我们要求自己很克制的话,那是一种什么样行为?那是一种自我压制的行为,但是我并不认为我们在做这样的决定时我们要自我压制,或者说自己切割掉我们很多想要做的事情,那不是一个很好的状态。
突然联想起金庸在《射雕英雄传》里的一个故事和一个人物。黄药师在最后一次华山论剑时,发出了感慨。他说我们争来争去想做天下第一,其实周伯通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啊 。原文是这样描写的
黄药师笑道:“老顽童啊老顽童,你当真了不起,我黄老邪对‘名’淡薄,一灯大师视‘名’为虚幻,只有你,却是心中空空荡荡,本来便不存‘名’之一念,可又比我们高出一筹了。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五绝之中,以你居首!”
当今的软件,以微信居首,也应了这个道理。他的开发者张小龙,目标也许本就暗合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精义,因此也真正走在了通往“逍遥游”的路上!
祝好,不奢望张小龙能看到我的这个不成熟的小提议。不过我还是觉得,“逍遥游”这个名字,倒挺适合这个“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