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皮克•耶尔著、叶富华译的《安静的力量》是新读的一本书。
打开一本书意味着品味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活。也许你并不会认可,但却可以打开视野,从一个侧面或一个视角去审视一种精神历程。
《安静的力量》笔记
冥想是与世间万物相爱的一种方式,我之前从没有这么想过。停下脚步,借此来穿透各种喧闹,找到全新的时间和能量与人分享。
谈论静止,是谈论持久的清澈、明智或者快乐的一种方式。
莱昂纳德•科恩后来跟我强调,前往止境并不是说让你漠视这个世界,而是从中抽离,这样你才能把世界看得更清楚,对世界爱得更深。
马克•奥勒留告诫我们,真正塑造我们的不是我们的经历,而是我们对经历的反应。飓风横扫一个小镇,将一切化为瓦砾。一个人会觉得这是一种解放,可以借机重新开始;而另一个人,也许就是他的兄弟,可能会因经历了风灾而终生受创。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写道:“世上本无好坏,思想使然。”P6
我们很大一部分生活是在脑海里发生的,它们以记忆或想象、猜测或诠释等形式出现。因此很多时候我觉得改变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看待生活的方式。正如美国最具智慧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对抗压力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我们选择一个想法而不是另一个想法的能力”。正是我们所选择的视角,而不是去了什么地方,最终决定了我们身处何方。
它所描绘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图景。你会看到当你走入止境时,你的内心以及你的生命是什么样子。处处充满新的色彩、新的景象、新的美景;而其实,并没有发生过真正的改变。
我们接受的信息越多,用于处理每一条信息的时间就越少。科技没有为我们提供的是,是教会我们如何善用科技。换言之,过去我们重视收集信息的能力,在今天看来,它远不如信息过滤的能力重要。
我们很容易有一种感觉,仿佛我们就站在一块巨大的画板面前,画板上的世界纷繁复杂,瞬息万变。只有往后退几步,站定在那里,我们才能看清楚画板(也就是我们的生活)真正在表达什么,才能看到更广的图景。
我到世界各地旅行最大的意外发现,正是那些参与开发破除旧有局限的最新科技产品的人,最懂得在自己的生活当中限用科技。也就是说,那些致力于让世界加速发展的人,同时也对放慢生活节奏的价值更敏感。
压力会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流行病。
于我而言,静坐的意义在于让自己看透何为前进;事实上,静坐可以帮助你摆脱自己,就像褪下一套战衣一样,引领你进入一个全新的空间,在那里你能感受到比自身更强大的存在。
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其实都需要一个空旷的空间,一个停顿;一段音乐正是有了休止符才能让人产生共鸣。……有些作家会在自己的纸稿上留下大量的空白,这样他的文字才能呼吸(他的读者也需要空间)。
假如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有些人会在郊区安第二个家。但假如你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我总觉得,在一个星期内创造第二个家更容易。在这样一个强调运动与联系的年代,正如马尔克斯所说,我们的空间在被时间所吞没。我们感觉自己似乎可以随时随地与世界保持联系。介是,在慢慢地掌握了地理信息之后,我们发现,时间对我们的奴役越发严重。我们与他人联系得越多,我们跟自己就联系得越少。
但只要能够迫使自己离开书桌停止工作一天,我都会收获相反的结果:离开的工作的时间越长,我的工作质量反而会变得越高。
安息日是在时间而不是在空间里的一座教堂;我们每周留给自己的一天,变成了一个巨大而且空旷的场地,我们可以在那里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就像徜徉在充满阳光的巴黎圣母院的过道上。
也许是因为他们想被带回一个存在信任的地方——而止境本质上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人们从内心深处出发去聆听,跟别人交流,而不只是带着面具说话,并且回到一种直达人心的亲密世界。
我开始意识到,在这个一味追求速度的年代,没有什么比慢活更能带给人活力。
在这个让人分心的年代,没有什么比专注更能带给人富足感。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年代,没有什么能比安静地坐下更为紧要。
只有那些远离尘嚣的人,才会为俗世泪满裳。
假如你希望可以重生归来——充满了新的希望和对世界的热爱,我认为更值得一去的地方是止境。
2020年0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