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训练结束后我按照惯例把那个小班的小朋友放在了游戏间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没过多久就听到里面吵吵闹闹的声音,然后看到那个小班的小朋友跑出来说:老师,你快看,他把沙子全部撒地上了。我进去一看,只看到一个小男孩拿着扫把在扫沙子,见我进去,一边扫一边淡定的说:老师,这个小弟弟把沙子撒得到处都是,这样地板很滑的,我把他扫起来。我看了一眼那个小班的小男孩,小男孩紧张起来:不是的,明明是他……。
“老师没有看到,但是我看到你来告诉老师沙子被撒出来了,我也看到你把沙子扫起来了,这些都很好,既然沙子已经被处理了,我希望后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不然两个人都要扣星星了。”
两个人相安无事的玩了10分钟,结果上面的情形再次重演一遍,依照日常对两个孩子的了解,我先把小班的小男孩带去隔壁小房间沟通,结果还没开始,小男孩一脸紧张,泪水开始在眼里打转。见状,已经了解大概。
我问:撒沙子是个好行为么?
“不好”
我问:撒谎行为可以么?
“不可以”
我问:喜欢被冤枉么?
“不喜欢”
我问:好孩子做什么行为?
“好行为”
“好的,老师离开一会,五分钟之后过来”
五分钟之后,孩子依旧乖乖坐在座位上,见我过去
“老师,我想清楚了,我以后再也不撒沙子了,哥哥是在帮我扫沙子,我还冤枉他,他以后一定不跟我玩了,今天是我撒谎了,以后我再也不撒谎,不撒沙子了,我要做个好孩子,做好的行为”
“好,老师相信你,来,过来抱抱。不过记住,如果以后再犯,是要惩罚的哦。”
有的时候孩子可能由于某些原因撒谎或做了不好的行为,要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正确引导错误行为的纠正方式,不回避,不贴标签,让孩子真正理解行为而不是恐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