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上海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第一顿饭后想分手”的新闻(事后证实是假新闻)炒得沸沸扬扬。
为什么这个“问题”会被热炒?现代社会,交通方便,人口流动频繁,于是,农村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农村、城市也不能成为纯粹的城市,虽还有“城里人”“乡下人”的某些方面的界限,但“城里人”乡下人”不可避免地要打交道、共事、甚至共组家庭……
家庭背景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生活理念不同,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有许多碰撞、琐碎、继而产生一些龌蹉,这些龌蹉如眼皮上面的刺、美服上的虱子、在喉的鲠,这些刺啊鲠啊虱子啊,一旦遇到“上海女与乡下男”的“新闻炒”立马就爆炸了、扩充了、裂变了,于是乎,整个春节期间,“上海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第一顿饭后想分手”的假新闻烫得比真帖子更有意味!
早就有人疑惑这是假新闻了,但大家还是讨论得很嗨,就是基于深藏在心底的农村和城市“面和里不和”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城市和农村融合有问题,就是同在城里或同在乡下的两个不同风格的家庭融合也会有问题,就是同一个阶级两个不同性格的人融合也会有问题……只要活着,问题koi普遍存在,我们能做的不是扩大化、界限之,而是沟通、然后解决。
我在某报上看了一版有关“凤凰男和孔雀女”的文,从反响看,《带年菜》的一篇似乎议论最多。作者讲的是自己母亲强迫自己带年菜的故事,那些自己并不爱吃的年菜,被母亲节省下来,拼命塞进行囊,到了城里不愿吃又不舍得扔,其中有一食物竟然存放冰箱大半年,狠狠心拿出来煮了吃了,结果作者吃得全身筛糠去医院打了点滴才缓解……从这篇文可以窥见一个固执的、泛滥地爱着儿子的母亲。她的爱很霸道,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爱着霸道。因为眼界,她的爱显得落伍又可笑。而儿子,却不愿忤逆母亲,总是极不情愿地背上所有的菜、然后在列车上痛恨一身菜味的自己……木心说:“母爱是一种忘我的自私。”这个母亲自私又忘情地爱着,只恪守自己的准则,忘记孩子成人了也许属于自己的需求。这样的压迫中,儿子永远长不大,儿子不敢对母亲说声“不”,他被绑架在母爱里,给自己开脱说:不忍说“不”。上大学的时候,母亲叫他用麻袋装了几个大糍粑送老师,他不敢违逆,就送了,当然糍粑被老师扔了;结婚了,老婆告诉他:要告诉你妈带过来的菜都扔了。但他不敢说,还是默默地把菜带回再扔……那都是母亲不舍得吃的菜、是母亲认为的天下最好吃的菜、他这个儿子最爱吃的菜……
这个故事里,母亲有问题,但儿子就没有问题吗?他读书了、长大了、进城了、结婚了,为什么还愿意自守在母亲的“爱”里,而不去主动带动母亲成长呢?他是儿子,是母亲最信任的依靠,他为什么不想法去告诉母亲:时代变化、外面纷繁以及自己因为年菜而带来的困惑呢?小时候,他被母亲哄着,长大了,他又把母亲“哄”着,这种固陋的思维一直在母子之间延续着。儿子是最有义务最有责任打破这个固陋的人,他偏不去做!这种“不去打破”不仅表现在乡下母子身上,同时也会表现城里母子身上、以及高知母子身上……
所以,一切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其实都有方法解答,关键看当事人愿不愿意寻找解决的方法。遇上事,不要想着躲避、忍受,而是该想着变通、解决。所以上海女与乡下男的帖子假,但争辩的碰撞并不假,遇上这事,需要代表新生力量的年轻人站起来,去协调“城里”与“乡下”的彻底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