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
土地的馈赠?
庄稼?蔬果?木材?各种植物?
亦或是石油、矿产、水源……甚至人们在其上“种”出的各种房子、建筑物……
我所说的土地的馈赠却不是这些,而是通过在土地劳作之后得到的心灵的慰藉或者满足。
一、自己种菜
自从有了自己的房子,尤其是有了自己的阳台之后,捣鼓最多的事就是在阳台种东西,最开始是“维护”亲朋好友送的绿植,后来搞了几个泡沫箱,开始种葱花、蒜苗、香菜等“厨房必备品”,后来撒鸡毛菜、生菜——可惜实质性的收获很少,“杨白劳”的多。
不满足用泥巴种菜之后,开始捣鼓“水培法”种植。于是各种罐子、桶、营养液、、水质检测笔、育苗盘等等。这个更惨烈,只有开始没有结果。水培的植物总是开始看着好好的,后来都枯萎了。
“口罩”之后,自己闲了些,便在本地亲戚那里找了块地,开始“正经”种菜。
那是一块荒芜的满是杂草的低洼地,后来我见识了它的低洼。
我用两天时间割光了地上的草,除了快有我这么高的茅草,其中缠绕着很多带有倒刺的菟丝子,地面上还爬满了叫不出名的类似“太阳花”的草——其后的两年,我领教了它们生命力的顽强。
我不用除草剂、农药,只用少量的复合肥——这是一开始就立下的“规矩”,自己吃的东西,不用那些“高科技”。
开出了 5 块 3*1 米的菜地。翻地、晒地、松土、拣草、播种、移栽,第一年刚开始种了空心菜、韭菜、番薯苗、小青菜、生菜。眼看快可以“感受收获的喜悦”的时候,台风天来了。只要一下大雨,那块地就被淹了,淹没了。
宁波这地方比较招台风的喜爱,我的菜地在那年的 7 -10 月,频繁遭遇灭顶之灾。一场大雨之后,看着地里的菜满身泥泞的还“高昂着头”,没几天就萎了。
反反复复,折磨得很。
那年就吃到了几餐番薯苗(番薯苗不怕淹),天冷的时候得了些上海青、生菜,其他毛都没有——我老婆说的。
这块菜地让人伤心。
没想到今年,老婆的小阿姨的公公想少种点地,空出了三块菜地(他那是 20 米长,1.5 米宽的正经菜地),我们要了两块地。
老人把菜地打理得很好,不会积水、几乎没什么草。
我们种起菜来轻松多了,地方又够大。于是能想到的品种都给种上了。搭了个架子,下面种了黄瓜、丝瓜、苦瓜、白瓜,还有葫芦。番茄种了十几棵,茄子也种了十几棵,辣椒四五棵,豆角、南瓜、秋葵、板栗红薯、韭菜、小葱、生姜,还种了挺多的玉米,包括花玉米、糯玉米、甜玉米……对,还有老家的荔浦芋头、土豆。
今年就没买过素菜。
以前,女儿青菜不要吃。现在,自己种的青菜她吃了。只要摘回来黄瓜,两姐弟就抢着直接生吃。
上半年的玉米丰收,冰箱里还冻着剥下的玉米粒。偶尔解冻了炒着吃,两个小的也是争着吃。
豆角更是吃不过来,送人都不行,最后买了两个罐子,做了两罐酸豆角。
秋葵是个疯长的种,一天不摘可能就老了,也很高产。
二、好的土地是能疗愈人的
当我说土地的馈赠的时候,首先要有一块“好地”,至少它不会积水,不会让你的辛勤劳作全“泡汤”了。
虽然影响收成的因素还有干旱、虫害等,但这些相对于水淹来说,还算可控,不会让自己有那种“无能为力被剥夺“的感觉。
于是当你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的时候,它是有希望的,有憧憬的,有未来的。
你撒下了种子,希望它发出芽来;
你看它开满了花,憧憬着果实挂满枝头;
你浇水培土、除草施肥,是看到枝繁叶茂的未来。
对,就是这样的感觉。你会情不自禁的对业余时间有所期待,下班了就想到菜地里转转,哪怕是不摘菜、不浇水,不干啥,就是来看看,也会有莫大的满足感。
你会从一天紧张的工作中抽离出来,或者把领导狗血淋头的训斥完全抛在了九霄云外,没到菜地已经满心欢喜,到了菜地更是陶醉在蔬果之间。
有些明白,为什么村里老人一直要在地里劳作到死,原因说不定是这个:不到地里一天他就不舒服。所以他要去地里,干活也好、看看也好,反正去了就舒服些。
这就是土地的馈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