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夏来,蝉鸣,暑假终于来了。世界这么大,我们应该走走看看。
德国诗人黑塞有诗云:“天空再度展颜欢笑,万物之上,丰盛之气在舞蹈。遥远异乡重又属于我,他乡变故乡。”
三年疫情全面解封后的第一个暑假,终于可以放心畅通无阻地来一段较长时间的出行,三年来第一次不用戴口罩,不用办通行证,不再被人拦下查看核酸证明,一路畅通无阻,仿佛过去三年只是做了一场梦。再也见不到路口全身防护设备的工作人员,再也听不到“核酸检测”,“口罩戴好”……
疫散,春来。一向自认不算贪爱热闹的人,无论是高铁站,还是景区、街巷,到处熙熙攘攘,热闹喧嚣。这些天,穿行在人群中,并没有太多的不适。因为懂得,所以珍惜!有个声音在心底隐约响起——此时的热闹,是多少已逝去的生命曾经祈望的明天。
7月24日凌晨5:30,我和三位朋友,历经17个钟,从普宁出发,换乘三趟高铁,一路向北,不远千里,终于在当天晚上21:30,抵达我们的目的地,中国湖北恩施。公开资料显示,恩施州于1983年8月19日建州,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自治州。今年是建州40周年(两个导游都挺自豪地介绍了这一点,在游览梭布垭石林景区的时候,注意到了景区广场已经开始在搭建州庆活动的巨型舞台)。
旅途中,遇见了欢喜,遇见了震撼。作为爱思考的教育人,此次出游,带给我的思考是很多的。
7月27日,来屏山峡谷寻水避暑。
昨日因为下大雨,基于安全考虑,峡谷封锁没有开放,原定的计划只能临时调整,上了车,出发了一段时间,导游才收到通知,马上告知我们,路线有调整,我当时感觉有点遗憾,计划被打乱,衣裙服饰不搭配。
屏山大峡谷一一被许多人赞誉为“中国仙本那”,公开资料显示,仙本那在马来西亚语中是“完美的”的意思。置身于充满神奇魅力的屏山,有一种如痴如醉、返朴归真的梦幻般的感觉。今天峡谷重新开放,所以呢,延迟满足带来的犒赏是,船行“翡翠”上,偶尔可见半空横着一层淡淡的白雾,太神奇了!我们不由得惊叹,“有雾!”陈师傅笑着纠正说“是仙气”。经过一线天,时不时,无数晶莹的雨滴从高空绝巘巉岩上簌簌下落,引起一阵阵惊呼。抬头,仰面尽情地享受雨点滴在脸上的丝丝清凉。很明显,这是连续晴天到此游览,明显无法享受领略到的美好体验。
大家经常听到延迟满足这个词,而且也都知道延迟满足的重要性。所谓的延迟满足,无非就是付出和收获是错位的,它们在时间线上并不是同步发生的。
百度百科解释: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人际关系、成功适应自然的必要条件。
在当今社会,我们的文化对即时满足的崇尚越发登峰造极,延迟满足的概念看起来十分古怪。快餐、快递,“快”字当头。但,即时满足一定使生活更美好吗?等待没有意义吗?
1960至1970年期间,一个名为沃尔特·米歇尔的心理学家对孩子们做了一系列针对自我控制和延迟满足的心理实验。这个实验的过程及结果通常被称为“斯坦福棉花糖实验”。实验主要针对一群6岁左右的孩子,研究人员会在现场跟踪观察孩子们的行为。这个测试本身非常简单,孩子们被单独留在一个放有棉花糖的房间里15分钟。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在屋子里不立刻吃掉棉花糖,就可以在之后拿到两个棉花糖。孩子们不得不在“即时满足”与“等待后获得潜在奖励”之间做一个选择。研究者发现,那些选择等待的孩子在长大后比那些不愿意等待的同伴有更高的自我激励能力。同时他们会更少产生行为问题,更加独立,拥有更好的成绩。这个实验跟踪一直持续到他们成年后,那些愿意等待的孩子还会有更好的工作。
斯坦福棉花糖实验告诉我们,愿意延迟满足将使我们在生活中获得更大的成功。冲动控制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无论在什么年龄和阶段都需要与之对抗。延迟满足对我们的生活各方面有影响,包括我们的健康与幸福。很多研究表明能够延迟满足的人会活得更开心更享受生活。他们总体上表现得更冷静,更有目的性。那些有轻微精神障碍的人通过学习延迟满足尤其能获得收益。最初的时候由于对抗冲动会感到不适,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形成更健康的反应机制。结果是,他们的压力症状会缓解而且能够更好地适应。抵抗这种冲动压力同样能使我们的财务状况更好。没有了财务压力会对你的精神健康,包括你的生理健康有更好的作用。
疫情三年宅家,一朝解禁出游;换乘3趟高铁,坐17个钟的旅程来看山访水,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延迟满足”呢。
再拿加入教育写作共同体,跟随张老师持续写作来说,并不是说写一篇、几篇甚至上百篇,它的回报马上就显现出来了,持续写作的回报,往往是比较延后的,可能是在一年、两年后,甚至N年后,但是这又怎么样呢?如今,我时不时会上简书回顾,我从去年加入教育写作共同体以来,周更的文章,不断生发新的感动、启发和联想,难道,这不也是一种延迟满足的精神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