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得几个狗支叉,能编几句文诌诌的话。于是,人有不平事,就邀我写点东西,年少轻狂时,指点江山,笑骂苍天,倒敢欣然应允,而今筋骨渐弱,胆气日衰,神思困倦,笔势颓然,又岂敢随意谬承俯就!
唐诗有云:十年磨一剑,霜刃不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意。试想,就是一把利剑,想我这样年纪,也早已是昨日黄花。细看这霜刃已卷,锈迹斑斑,切菜砍瓜便已困难,又岂吓得住魑魅魍魉。况且,文字自古取祸之道,年轻时弄文,已罪人不少,而今,人到中年,再无敢有逞勇斗狠之心,只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闲看风月,笑看落花,有不平事,也只“且将冷眼观螃蟹,看尔横行能几时”罢了。
什么样的年纪干什么样的事,老夫聊发少年狂,我看倒未必是一件好事。
有时,窃以为那个作家方方有点“老悖”,那么大年纪了,说什么“虽然我老了,但我批评的力气永远不老”,然后写了一大堆悲切呜咽的文字,招来了一片诅咒辱骂之声。那污浊不堪、肮脏下流的语言是没法直视的,就充斥在方老先生微博之下,想来先生也是每天去看的,不知道每天看到这些污言秽语,先生是什么感想,只觉得已近迟暮之年,含饴弄孙不好?何苦弄些小年轻不解,政府深恶痛绝的文字,每天既要回应那些流言蜚语的中伤,还要时时地提防被穿一双小鞋,疼的你左拐右拐。
批评,总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太平盛世,应制称扬类的文字总是被津津乐道;伤时骂世之作却鲜被叫好。无他,虽然一句“忠言逆耳利于行”道出了批评的必要,然而,面对批评却少有“闻过则喜”的胸怀。
方方无疑是勇敢的,当然她有点越俎代庖了,我始终认为批评应该是年轻人的事情,虽然“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足够悲壮,到底这不是常态,更多的应该是出生的牛犊不怕虎,是流水前波让后波,芳林新叶催陈叶,雏凤清于老凤声。
大概,现今的年轻人都不关注时世了吧,抑或生活的重压下,磨平了棱角,丧失了锐气,所以竟使已显老态的方老先生亲自操戈,赤膊上阵,锋芒毕露起来,可惜孤掌难鸣,独木难支,在一片唏嘘讽刺挖苦辱骂声中,弄得灰头土脸。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罢了,血气已衰,老的终究老去,世界终究是年轻人的世界,不防去吟诗作画,聊天喝茶,浅斟低唱,放鹰走马,让年轻人干年轻人应该干的事,这才是一个正常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