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出现,曾经有传言说中本聪曾在网络上诟病世界央行增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于是,就搞出来一个发行量固定的数字加密货币—比特币。
这几年比特币的发展迅猛,除了本身存在的一些逻辑,比如去中心化、恒量、加密算法达成的共识等等,还有一部分原因,竟然是很多人对于世界各国央行发行纸币的认识,只是一知半解,并且在津巴布韦的纸币失去价值后,对于国家发行的主权货币越来越缺乏信心,或者极端点的人,总是觉得国家在随意增发货币,这样的思潮导致很多人误解了国家发行货币的意义。
先说说去中心化的一个例子,在美国南北战争以前,美国还是实行金本位的货币政策,任何商业银行都可以发行自己的钞票,前提是有同样价值的黄金储备,这就是典型的去中心化或者多中心化的雏形,没有统一的中心机构,于是就有个别银行开始作恶,明明只有1000美金的黄金,却发行了大于1000美金的钞票。
而社会上的百姓,由于是相信商业银行的黄金储备,所以才敢于使用这些银行发行的钞票,换句话说,老百姓可以随时去银行拿着钞票去换对等的黄金,如果发生挤兑,那些没有足够黄金储备的银行势必破产。所以,如果纽约的银行发行的钞票,流通到了400公里外的巴尔的摩,那里的人民就不一定敢收这个钱,因为如果挤兑的情况发生,以那时的交通方式和信息流畅度,肯定来不及处理手中的钞票,于是,纽约的银行发行的钞票,可能到了其他城市,就只值90美分,甚至更少了。同样的道理,其他城市的钞票,流通到一定距离后,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
因此,没有政府信用背书的货币,使用起来非常危险,同时,因为存在价差,也是滋生炒作行为的温床,这是今天币圈搬砖的前身(哈哈),还导致货币的不稳定。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M2(货币供应总量)。
尽管很多人都在吐槽国家发行货币的缺点,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国家发行货币的政策,以及如何通过货币政策,来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稳步增长,这一点上,我认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得益于国家政府部门的货币政策。
在谈M2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两个概念M0和M1。
M0,即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国家发行的真实的货币总量,就是通常说的印的钞票和一些少量金属币。
M1,也是货币供应量,它包括了银行之外流通的货币,即大家手里流通的钱,加上能随时提现的银行账号里的钱。其实,总的来说,就是可以随时兑现的钱。
M1一般比M0大,比如你从银行银行准备提出一万元钱,而你没有取走之前,银行账户中还有这一万元,银行把它贷款给第二个人,于是,这一万元就被使用了两次,如果你和贷款的人同时去花费这一万元,则这一万元可以被用出第四次,也就是产生了四万元的市场行为,而银行账户里,始终只有这一万元,也就是说M0是一万,M1变成了4万。
再来说M2,也是货币供应量,除了包含M1里面所有的货币,还包括大家的定期存款,和客户购买的理财产品,即银行把很多的债券贷款打包卖给存户。所以,M2货币供应量也叫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其实它包含了所有市面上流通和定存及理财的一切货币形式。
也就是说,在货币还没开始流通时,M2=M1=M0,而一旦货币开始流通,则M2>M1>M0
举例,甲有10000元,此时M0=M1=M2=10000
甲把钱存银行,银行保留了10%准备金后,把剩下9000贷款给乙,此时M1=M2=19000
乙从丙那里买了9000元物品,丙把9000元存银行,银行扣除10%准备金,把8100贷款给了丁,此时M0=8100,M1=M2=27100
丁把8100用作房屋的部分首付,相对这部分的按揭为30000元,丁把房子抵押给银行,换得20000元信用额度,此时,M1=M2=47100
如果这笔钱再投入到银行固定理财,那M2随时可以大于M1
所以,2018年很多媒体在传播人民币M2供应量已经达到173万亿,美国同期才13.8万亿美金,中国比美国发行货币多出一倍还多,其实,中国的货币供应量上限在36万亿,也就是M0是36万亿,这是中国供应量平衡表上限。超过就会通货膨胀,太低于这个数,就会通货紧缩。
关于货币供应量,很多人认为国家信用背书的法定货币,总是存在滥发的风险,事实上,国家对于货币的政策,根本就不用直接印钞票,而是通过一张平衡表,就可以调控经济,当发生通货膨胀,就缩表,发生通货紧缩,就扩大平衡表,就这么简单的一招,就可以宏观调控经济。比如,2008年经融危机,产品卖不出去,厂房倒闭,人们不愿意消费,于是中国实行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相当轻度的通缩,此时货币政策是扩表,把四万亿放贷出来,刺激消费,从而带动经济循环。事实上,这部分钱根本就是在M2里面,而不是重新开动机器去印刷钞票。
因此,很多人动不动就拿国家发行数字货币来说事,我认为在数据面前还是言过其实了,所以,M2,这是一个被严重误解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