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这几年,突然参透了一个真理--有钱没闲,有闲没钱。所以钱和闲永远不会同时存在,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候,我就决定出去走走。
趁着年假空档,我也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北京出发的时候天气略冷,那也没有阻挡我出去游玩的热情。七点二十的高铁,在行驶了五个半小时历经河北和河南两省之后才到了传说中的武汉。下车的时候武汉在下雨,湿冷湿冷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排队买地铁票。排队半小时,进站一分钟,地铁一小时到达光谷步行街--由现代风情街、西班牙街、德国风情街、意大利风情街和法国风情街组成,外连世界城广场,是集购物消费、餐饮娱乐、旅游观光、休闲健身、商务办公、酒店居住于一体的、多功能、全业态、复合型超级商业步行街。
第一次进入这么大这么大的步行街,真是有点迷路,一路上靠百度地图才找到我定的青旅。晚上和丽丽一起吃了个湖北恩施的农家饭。
第二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先去了传说中的华科转了一圈,那么大那么美的校园。笔直的道路两边全是参天大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早上的校园比较安静,鸟叫声此起彼伏,混杂着雨后空气中泥土的芬芳以及树木散发出来的树脂香味,还有暖暖阳光照射在被冲刷的特别干净的叶子上摇曳的光斑,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好。于是我觉得还是生活在学校比较好,和一群年轻人在一起,每天都是新鲜的。
然后就是被称为最美大学的武汉大学。为了看武大的樱花表情直奔樱花大道,可是看到的全是人全是人全是人。30米长的樱花大道挤满了赏花者,武大的樱花花期只有十天,显然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尾声,花不多了,也没有那么壮观。欣赏了一下武大的建筑风格,也是很美妙的一件事情。
下午到了湖北省博物馆,是奔着她的镇馆之宝去的。一是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果然不让人失望,1965年出土可是现在依旧剑刃锋利,剑身毫无锈迹,闪着耀眼的光芒。二是战国曾侯乙编钟,这个出现在历史课本上的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当我见到时还是震撼了一下。于是脑子里就是“但余钟磬音、琴瑟和鸣”等等的词语偷笑这乐器演奏时候的壮观场面应该不亚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吧。还有两件镇馆之宝,一个是头骨,一个是与中国同名的瓷器,我也不是很感兴趣,只是在人群中看了一眼而已。
第二天去了黄鹤楼,虽然据说黄鹤楼已经不是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里面的那个黄鹤楼了,而且80块的门票性价比也不高,最重要的这是后来用钢筋混凝土修建的而且还带电梯的黄鹤楼,但是作为武汉的地标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去看一下,整个楼外五内九,登到五层可以看到长江大桥和宽阔的江面上来往的船只,吹着江边过来的带着水汽的小风还有轮船上汽笛的声音,就可以闭目想象“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场景了。和电视塔隔江相望,可以俯瞰武汉三区,视野还是很开阔的。
黄鹤楼西门出去,步行十分钟就能到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称的武汉长江大桥了。终于可以见到小学课本上那壮观的大桥同时也因为毛主席题写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表现了磅礴的气势和重要的作用而广为传颂。围绕大桥转了一圈,果然很震撼人心,在那么宽阔的江面上架起一座公铁两用桥,突破了重重技术难关,产生了这么重要的作用,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我爱你~伟大的祖国。呲牙呲牙呲牙
接着去了传说中的吃货一条街--户部巷。各种各样的小吃琳琅满目,叫卖声吆喝声声声入耳,果然是充满地方特色的小吃。品尝了热干面、鲜豆皮、烤面筋和炕土豆之后实在是没有口福享受其他美食了,于是去了文艺青年的聚集地--昙华林。在户部巷到昙华林一千米左右的过程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生活气息。经过一条特别长的巷子,里面类似于农村的集市,蔬菜、水果、海鲜还有各种衣服摆在地上卖,操着武汉当地口音的男女老少在讨价还价,抬头就可以看到各种搭建的小楼,路两边的二层小楼上有一根厚实的电线是用来晾晒衣服的。没到南方之前这种场景我只是在电视剧里见过,如今看到随风摇曳衣服加上路面上这么真实的生活气息,不禁感慨到这才是人间烟火。也许所有的文艺之路前期都需要这样的真实的场景做基础。到达昙华林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各种文艺产品聚集地,创意铺子和酒吧,当然这只是一个住宅小区里面的一条比较文艺的巷子而已,路边上随处可以看到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老头老太太坐在阳光下看着来来往往的年轻人聊着家长里短。也许这么安详自在的生活真是我辈向往的状态--一个马扎可以坐到地老天荒,一条小巷可以阅尽人间百态。
最后,旅行结束。一个人的旅行可以思考很多,但是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人给拍照,记得有位智者说过“记录就留不下记忆”,所以我的记忆都在我这充满智慧的大脑里。出去走走真的可以放下烦恼和不快,我觉得我现在灵魂都有香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