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师往群里面说,下星期三期末考试,考完之后就放假,我在放学的路上跟儿子讨论考试时最应该注意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是完全做不对一道题的?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他思考,唤起她的好奇心。
他想了一会儿说不知道,在生活当中所有的场景我们都是通过提问来进行的,有些时候它能给出很多奇妙的反馈,小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不像我们想的那样刻板。它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发以及看事物的全新视角。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 培养思维感
我们先来想一个问题,面对孩子的教育,你是觉得分数重要,知识重要,还是思维方式重要?
这种认知的不同会带来非常不同的教育结果。面对教育我们最应该追问的就是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找到教育的根本来进行家庭学校教育,孩子的学习会事半功倍。
如果父母看重的是分数,长此以往孩子也只注重分数,每次错误不会去关注自己的错误,堵上知识漏洞,只是一味的关注分数。
有的父母是看重知识觉得知识越多越好,让孩子陷入到勤奋苦学的知识漩涡中,永远突围不出去。
那真正高效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其实最本质的学习方式是对思维方式的培养。提问引发孩子思考的过程,能促进孩子的思考能力,进而因为思考他要观察,要分析,最后要总结,要表达他的想法,最终跟我们沟通思考所得。
通过这个提问的方式,最重要是培养他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具象知识在大脑中抽象演化的能力,以及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学习重中之重的能力。
如果孩子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思维方式,任何书本上的知识点概念,都能通过自己深入的思考来透彻理解。不用死记硬背却不知所云。
这种思维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父母要先有这种意识,在生活中通过大量的提问来促进孩子思考,长此以往,让孩子自主的生成思维力。
思维力的培养就像种子破土而出的那一刻,前期的培养都是扎根,后期,一旦发芽它就会自我成长,自我学习。
第二 增加背景知识
孩子给出答案之后,我们之间要进行交流,孩子的思维漏洞我们要给他及时补上,给他讲解新的知识。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依赖的是理解,理解依赖的是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多的孩子在理解新知识的时候有更多的辅助信息更容易深刻理解知识点。
那在生活中如何扩大孩子的背景知识呢?
其实父母只要有这种意识,生活中处处皆学问,每时每刻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例如,我跟孩子在一起就会利用身边的知识给他讲解,让他了解非常多的常识。
平时生活中讲到云就是水的气态形态,看到冰糕就是水的固态形态,我们平时看到物体在水上漂讲水的浮力,要把手伸进桶里感受到水的压力。我们鞋子上面的花纹轮胎上的条纹,我们车子转动的轴承,有的是增大摩擦力,有的是减小摩擦力。所有物体之间的道理都可以给他讲解。这些就是很好的进入物理知识的窗口。
抽象的知识讲到身体的新陈代谢,大气中的水循环。它能够直观的看到这种现象,我们再给他引入这种抽象的概念,他非常容易理解。
在生活中大量接触具体的事物,再转向抽象的概念,就是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孩子未来一旦进入学习,接触这种抽象的概念就不会陌生,非常容易理解。
推而广之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都可以给他讲解,他对这个世界就会建立一个全景的认识,背景知识就会非常丰富,他接触到各个学科的知识,对各个学科生成基本的概念。
知道物理是物体之间的道理,知道化学是各种物体的反应。生物,历史,政治,经济,医学等等学科建立全方位了解。
第三 考试注意事项
你知道,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怎么样的交流方式最好吗?
答案是,引发他的好奇心之后的回答,最容易引起他的重视,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对不知道的事物特别感兴趣。
我先把他的好奇心引发起来,另外考试是与他息息相关的话题,他就非常容易专注的听我的回答,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我们平时经常出现的唠叨了很多遍,孩子依然听不进去。这才是高效沟通的根本。
接下来我就给他引出了考试的两个要点。
第一,如果题目要求没看清就直接做题的话,那是肯定不会做对的。他在生活当中经常会犯这样的毛病,瞟一眼题目就想当然的以为跟以前做过的题目要求一样就开始做,最后发现错误,回头来溯源的时候发现犯的大多数错误不是不会,是题目要求没看清。
第二,小朋友们必须注意的另一个点是认真做,必须保证一次做对,如果试图通过后续的检查来发现错误就像大海捞针,所有的题都得从来一遍,非常不容易找出错误。时间也是非常大的成本,时间匮乏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心态崩溃。
他听得非常认真,也跟我进行了大量的想法交流。
第四 输出才是最好的学习
你知道接下来还有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吗?
就是寻求反馈。
让孩子把我们给他讲的知识的要点提炼出来,告诉我们,我们讲了这么长时间说的两个点是什么?
我也把这样的问题抛给了他,别看我们前期一直在讨论那两个点,他是前说后忘,他当时就直接懵了,就直接说了一个刚讨论的点。
嘿嘿一笑跟我说,我忘了刚才的那个点是什么了。
我又跟他重新讲解了一遍要点,加深她对知识点的记忆。
父母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学习的过程都是一样的,不要试图一次让孩子学会一个知识。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透彻内化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要经常的给她讲解给她演绎,直到他开窍深入理解。
那我为什么每次最后都要他来总结提炼要点呢?
其实我们人类的学习都是只输入不加工的,如果你不让他说出来要点,他是不会深入思考,学习都是浅尝辄止似是而非非常容易忘记。理解的也是流于表面不深入。
说出来是对信息加工处理过后的输出,只要输出就必须完全理解透输入的信息,只要输出就能暴露知识漏洞,找到漏洞就有提高的可能。
这讲到了学校为什么要考试这个话题?
你就可以给孩子输入考试的作用,让孩子正确的理解考试,对待考试。
考试其实是对学习好坏的检验。每次考试过后最应该看的就是自己错的地点是不会,还是马虎。如果是马虎下次一定要认真,锻炼孩子认真的做题态度。
如果是不会,这就是一个信号,要赶快的赌上自己知识的漏洞。查漏补缺才能获得精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说到底就是只有输出才是促发孩子思考的学习。让学习不再停留在表面,眼动脑不动。又一次深入理解教才是最好的学这个道理。
总结
教育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培养,理解力最仰仗的是背景知识,考试要做到第一认真审题,第二认真作答。最后输出才是真正的学习。
这些要点,你get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