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我一度认为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似乎从接触书本开始,就没有离开过阅读。上学时,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阅读;上班时,是按照工作的需要去阅读。闲暇时,是为了兴趣去阅读。读了不少书,但记住的很少,有时连书中的主要人物都没有记住。
自从加入了007(一个民间写作组织),又新学到一个理念,“用输出倒逼输入”。于是,我开始了写作,其实还不能算作写作,因为感觉还差的很远,但在这个过程中,却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我应该怎样输入?怎样输入才算是有效输入?
春节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同事兼好友的小崔推荐我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的初版是在1940年,说来已经有80年了,最新版在1972年也已经出版了。虽然年代久远,却经久不衰。可以说,对于像我这种不知“什么是真正阅读”的人来说,真的是雪中送碳。
话不多说,我们来说说这本书,这本书一共有二十一章,我还没有读完,目前读了七章,也就是三分之一的样子,个人认为干货从第四章开始。前几章,用作者的话来讲,就是把我已经认知的东西,用作者的话讲了出来,读来很是认同,但新东西不多,但把“阅读”这件事讲的很透彻,感兴趣的人可以去读读。
这本书的结构很清晰,先给读者解析“什么是阅读”,“阅读”分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阅读有哪些要领。最后再介绍如何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阅读分四个层次,这是书中的精髓,主要分为“基础阅读”、“检式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个人理解,作者要阐述的是一种阅读能力,即要认识足够的字,基本能够自己读完一本书,这个能力,正常情况下在小学就可以完成,但大多数人基本也就维持在了这个水平;
检式阅读,这个层次的阅读是要求读者在一定的时间之人,抓出一本书的重点。通常掌握这个层次的阅读,可以告诉读者是否有必要花时间研读这本书。
分析阅读,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目的是寻求理解,而不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这种层次的阅读,一般是在读者认为这是一本好书的情况下才开始进行的一种阅读方式。因为这种阅读方式真的需要很花时间。但效果也是成正比的。
主题阅读,是所有阅读层次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读者需要读很多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的相关之处。并归纳出所有书都谈到的主题,但远不止此,读者要能架构出一个可能在任何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所以,这种阅读方式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很多人有自己的读书方式,有喜欢写阅读理解的,也有很多喜欢作注释的,还有很多玩拆书的,我想每个人都有他适合的方式,没有一种万能的方式是适合所有人的,但有方法总比没有方法好,所以,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希望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阅读方式的人,在这本书里能有所感悟,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