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时隔两年,从地铁站C口出来的时候,北京零下六度的大风呼啸而来,熟悉的街道上报刊亭也微微颤抖了。
半个月前的晚上,和鑫总临时约了这场戏,从津南村,从五道口,蜂巢剧场,不见不散。
一场大风吹落了北京的银杏,和裹成了粽子似的鑫总,踩着落叶一路兴奋去两年前到过的一家小餐馆点了一份18元的酸辣汤,就着心有灵犀不约而同带来的“味多美”,匆匆解决晚餐。
晚上七点半。
盛装打扮的年轻男女陆续入场。
熄了灯,舞台上的黑白电视闪着雪花,屏住呼吸,静静欣赏这两个小时的独角戏。
时隔两年,同样的初冬,同样的衣服,同样的饭馆,同样的剧场,看同一场独角戏。
这一次,在黄湘丽的这场戏里只读懂一个词“性感”。
02
读了研究生要有“逻辑”、“逻辑”、“逻辑”,哈哈~ 分享以下几个点:
第一,我很喜欢这场戏开篇的独白,是一封陌生女人的德语告白信。盯着台上的中文字幕,几乎每一句都充满了故事。字幕里有这么一句“你没有见过的孩子,说起法语来,像小喜鹊一样。”听说这部剧刚排演前两期时说的是法语,后来才改成了德语,原因是小说作者是茨威格是奥地利德语系作家,这样的语言表达也是对原作的致敬。而德语的韵律和语感在这场戏的氛围中,也是产生了无限美感。想起多年前纠结学法语和德语时一个老师的回答“如果你爱德国男人的严谨就学德语,如果爱法国男人的浪漫就学法语。”
第二,黄湘丽的每一次吉他弹唱都太撩人。自己作词,自己谱曲,穿着白裙子光着脚,抱着吉他唱着讲述一个故事。从相识到迷恋到陌生伴随着一个女人一生的成长,的确,有些用文字表达不出来的故事都写在了音符里。两年前,她唱第一段“初见W先生”的时我就落泪了,两年后整场戏的过程中我一直压抑着纠结和郁闷,直到最后她身处底层的贫穷中绝望地呐喊“我卖身了”,有一种痛蔓延而开,撕心裂肺止不住眼泪。
第三,7条黑色内裤和一个个抛出来的白色枕头延伸了无尽意义。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是7条内裤?会后交流时黄湘丽说当时剧组想买那种材质很薄穿很多层看不出来的内裤,本来打算是用9条的,但是无奈商家只剩下7条了,所以就一直是7条。坦白说演这一段戏时身边很多人小声嘀咕,也许故事之外氛围下的营造真的扎心了。舞台上扫过一阵阵墨绿色的光,女主人公把一个个枕头抛上来,两年前我看完之后认为主人公在这里是给自己堆砌了一个个白色的坟墓,黄湘丽解释说这一幕是“时光流逝的美感”。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去寻问舞台上的一些行为是没有意义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理解,你就在当下那个氛围里去感受就好了,是一个个白色的枕头,也是一夜一夜的无眠。
第四,食色性也,真的是爱情里最好的解释。两年前我看完戏交流的时候较为羞涩,硬生生把问题藏在了红酒杯里没说出来。这一次看完戏,站在后排的我举起手问了黄湘丽一个问题:“这场戏里的食物是想要表达什么?为什么每个时期的食物不同,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我私下里关注她的微博,她是个厨艺极好的人,当然戏里煎的牛排也是刺激了观众的胃,香气弥漫。
她笑着说:“其实你在问这个问题时你心里已经有那方面的感受了,我们的食物有黄瓜、柠檬、牛排等,对应着每个时期。像柠檬和黄瓜是少女时期的青涩,红酒是很浓烈的,那是她成熟之后对W先生的迷恋,食物和当时的状态是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食色性也,吃,其实是人的生命里很重要的一件事,也不仅仅只性,也意味着一种孕育生命。后来的戏里她也有不停的吃菜,往肚子里塞菜叶,后来怀孕的这一过程,食物的变化都贯穿着成长过程。”
这个答案,我很喜欢。
突然间想到了《喜欢你》里那个古灵精怪的周冬雨,还有拎着菜篮子站在门口的金城武。
03
奇妙的两个小时后,演员谢幕,观众离场。
鑫总问,看完了你有啥感受?
脑海中只想到了一个词,性感。
终其一生只爱一个人,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有些人努力去尝试人生的各种可能,有些人却为了一种可能,哪怕是那么渺小,而放弃其他所有可能。
观众的那一句不值、可怜、疯癫和病态的描述里,她用尽全力,倾尽所有度过的一生,勇敢而炽烈,最富有,最性感。
那一束白玫瑰里,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ps: 隔了好久才更简书,此文送给北林“鑫总”、植物学家“珊珊姐”还有很喜欢黄湘丽的“壁画系”阳阳童鞋~
2017.11.23 于 津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