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笑来的得到订阅,提出了一个概念“元认知能力”,从意识到这个能力,以及刻意练习,开始对于自己的大脑,有一点点的掌控。在这之前,笑来老师还提出“我们要用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不能做大脑的奴隶,要分清主仆”。为了不让自己被大脑控制,我慢慢有意识地进行深度思考,而不是被大脑带着乱走。
在这其中,时间,就是我们需要深度思考的一个维度,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只是,我们的大脑,也会让我们无意识去忽略它。
从我们起床,刷牙洗脸,然后赶着上班,在车上刷着手机,到了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偶尔被微信好友或者群消息分散了注意力,不时聊起天,中午吃完饭,午休一会儿, 继续开始工作,又或者做些和工作无关的事情,晚上搭车回家,看会剧,或者逗逗小狗,想着看会书,但是太累了,洗完澡就睡觉了。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我们开始思考,时间都到哪里去了?
时间是君王,我们即使不能和它做朋友,至少也不能被奴役
要说起时间的朋友,就不得不提起全世界都知道的大师柳比歇夫,他提出“时间开销”的概念,这就好像记录日常消费一样来记录时间开销。柳比歇夫的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多到几乎让人难以置信。他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柳比歇夫的记录方式是“事件-时间日志”,记录事件的内容以及所花费的时间,时间精确到分,同时进行一天的统计,一周的统计,一个月的统计,一年的统计。
摘抄《奇特的一生》其中一部分如下:
这是一天的工作记录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八日。
- 分类昆虫学:鉴定袋蛾,结束——二小时二十分。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一小时五分(1.0)。
- 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六页——三小时 二十分(0.5)。
- 路途往返——0.5
- 休息——剃胡子
- 《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五分,
- 《消息报》——十分
- 《文学报》——二十分
- 阿·托尔斯泰的《吸血鬼》,六十六页——一小时三十分
- 听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 《沙皇的未婚妻》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四十五分。
这是一个月的“时间开销”统计
- 基本科研 – 五十九小时四十五分
- 分类昆虫学 – 二十小时五十五分
- 附加工作 – 五十小时二十五分
- 组织工作 – 五小时四十分
合计 一 百三十六小时四十五分
这是一个月的“时间开销”统计,并且每一部分开销也会详细写出来,比如基本可以的五十九小时四十五分用在哪里都写的很清楚
- 分类工作 – 《分类法的逻辑》报告草稿 –六小时二十五分
- 杂事 – 一小时零分
- 校对《达达派研究》 – 三十分
- 数学 – 十六小时四十分
- 日常参考书:里亚普诺夫 – 五十五分
- 日常参考书:生物学 – 十二小时零分
- 学术通信 – 十一小时五十五分
- 学术札记 – 三小时二十五分
- 图书索引 – 六小时五十五分
合计 – 五十九小时四十五分”
看到这位神人的记录方式的时候,大部分第一想法就是,这样不累吗?然后就没然后了
如果有人开始去尝试这种方法,坚持一段时间后,也就没然后了。
普通人要达到这种程度,可以说是难以达到的,但是,柳比歇夫那种对于时间的感觉,除了天生,还有刻意练习。我们大部分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达到一定的效果。比如增强对时间的感觉,来和时间做朋友。否则,被时间抛下,我们其实就像没有过去和未来的人。
《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提到三个练习,来培养我们对时间的感觉。基于对李笑来老师的尊重,他提出“读书要一字不差的阅读”来提高自己的深入思考以及逻辑能力,于是我看这本书非常非常慢,并且,遇到这个需要时间的练习,我果断地停下阅读,直到今天,才有时间给自己做一个练习,做完之后,我三分后悔三分后怕六分惊喜。
三个练习是这样的
第一个练习(一下午的时间):
- 认真回忆并记录昨天做的事情,逐条记录,并写上标号,后面备注花费的时间。
- 认真回忆并记录前天做的事情,重复上述操作
- 认真回忆并记录大前天做的事情,重复上述操作
也许你也可以停下来,开始思考,用备忘录写下来。我这里摘抄自己昨天中的一部分
1、坐车,看订阅的内容,深入思考并记录 8:00-9:00 花费时间60min
2、听关于投资理财的音频 15:30-16:00 花费时间30min
3、写文章 16:00-18:30 花费时间150min
4、《把时间当做朋友》——管理篇 22:00-23:00 花费60min
5、《格局精神》——财务自由篇 23:00-23:30 花费30min
记录完之后,你也许觉得就这样,也没什么,但是做第二三步骤的时候,才让我开始感到恐慌。
因为我记不清楚前天以及后天大多数具体事情以及花费的具体时间了,也就是说,我不知道这些时间都去哪里了。
第二个练习(半小时的时间)
- 认真回顾并记录上个星期做的事情
- 认真回顾并记录上个月做的事情
- 认真回顾并记录上个季度做的事情
- 认真回顾并记录过去一年做的事情
这看起来好像工作汇报?但不见得,如果你真的做了,并且结合“一万小时定律”以及“一切都靠积累”的事实,你会发现和时间做朋友的秘密,不再会想着自己一事无成,没有动力。要不试试停下来,试试看?
由于记忆力实在有限,只能粗略记录下一些重要的
上个星期
- 简书写作 12h
- 《财务自由之路》 6h
- 《把时间当朋友》 6h
- 《格局精神》 2h
- 彭小六线下活动 3h
- 心理学课程 0.5h
- 格局投资卓越班 10h
- 得到订阅 6h
上个月
- 看书 30h
- 知识管理与写作微课 10h
- 简书写作 40h
- 格局投资课程 20h
- 处理、上传音频20h
- 得到订阅 15h
上个季度
- 看书 80h
- 听课 30h
- 投资课 40h
- 简书写作 60h
- 得到订阅 20h
- 处理、上传音频 60h
从记录几个小时,到几十个小时,这种感觉完全不一样.从不知道主次,到后面我开始知道时间主要花在哪些地方,那么我的成长就在哪些方面。
另外当我看到这些数字80、60、40的时候,我忽然感觉有一种惊喜油然而生。
我们常常在说,一切都靠积累,基本熟练需要至少1000小时,精通需要3000小时,大师需要1万小时,但我们大多数其实只要做到精通就好了。
那么我这些数据告诉我,我达到熟练还有多久,或者说,如果我想要更早熟练,是不是应该增加时间?
数学一向不错的我,开始算起了数字,如果要基本熟练
读书 80h 一季度,1000/80=12.5年;如果花费增加一倍变为160h,则需要6.25年。
写作 60h 一季度,1000/60=16.7年,如果花费增加两倍变为180h ,则需要5.56年。
很多人会说,读书和写作有什么用?
看到读书、写作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也就是当你看到别人发挥读书、写作的作用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差了至少5年了,如果是跟人比,那肯定比不上,这是我非常后怕的地方,当然我们也不必跟人比,只是我们需要清楚这节奏。
我开始明白六神,在写作四五年后才成为简书头号作者,而不是因为简书开始,他写了三个月,就成了简书头号作者。这其中的道理,我们需要明确,然后坚定地执行。因为我们必须清楚,我们不能立刻获得超能力,我们需要时间给我们积累。
第三个作业
- 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晚上回忆并记录当天做的事情
- 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随时记录自己刚刚做完的事情花费的时间
第三个作业留着我们一起做,相信,你也能开始和时间有那么一点点感觉。
和时间做朋友,感受时间的流逝,让自己不断积累积累再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