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 你是谁?你想要的是什么?你愿意为自己而活吗?
詹姆斯.李是华裔美国人。
除了在家里和父母说说汉语,没有接受过一天中国文化教育;即便如此,“为了不带有口音”,在上五年级那年,他不再说汉语,哪怕是在家里。
从此他的语言在环境中磨砺的尽善尽美,本土人都听不出带有任何口音。
可是他的黄皮肤黑头发深棕色眼珠在一众白人中无比醒目。
无论在哈佛还是在米德伍德,他和他的孩子们与众不同。
每次他自己都忘记的时候,那些与他擦肩而过的白人—无论是学校的学生、同事还是街上偶遇的人,他们的眼神和表情提醒他,他是中国人。
哈佛研究生毕业后,原本有机会留在学校任教,可是哈佛最后还是选择了一个与自己一致性更高的白人。
名不经传又小又破的米德伍德学院录用了他。
他毫无挣扎的去了米德伍德。
然而他原本是憧憬着可以留在哈佛的。
詹姆斯从来没有想过会和一位白人姑娘结婚。
玛丽琳投入他的怀抱,他有着那么强烈的不真实感,那是在1958年,白人和有色人种之间的通婚在弗吉尼亚(玛丽琳的家乡)还是违反法律的。
詹姆斯是自卑的,尽管他的学业一直优异;詹姆斯是敏感的,他刻意与环境保持了距离:不出门交际、没举办过晚餐派对、不在家请客、没有桥牌牌友、猎友。
和同事和邻居,没有任何交集。
没有真正的朋友。
詹姆斯的内心感受从来没有和任何人表达过。他出生在美国,但是所有他生活过的地方,无论多久,他都无法融入,那是别人的世界,从来与他无关。
直到,玛丽琳走进他的生命。他开始转变,他认为这是美国接纳了他,第一次,他感觉和这个一直生活其间的国家建立了一种联系。
那种人在他乡的孤立和不能融入的孤寂,撼动人心。
詹姆斯对外界的存在方式也一样移植到了家中。
夫妻之间、父女之间、父子之间,像极了中国人的真实生活。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家庭成员的情绪,但是,谁都不把它说出来。
莉迪亚的意外死亡成为所有家庭成员郁结已久的内心冲突得以引爆的一根引线。
詹姆斯的忧伤无处排遣,玛丽琳的痛苦无处宣泄,平静的家庭生活火苗四窜。
玛丽琳积攒了经年的怒气再也不能按捺得住,这是一个决心要与众不同的女人,她大胆的嫁给了詹姆斯---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原本她是立志要读医学院当医生的;可是眼看着怀孕结婚又怀孕,她的梦想似乎变成了一个行将炸裂的泡泡;她为自己成了一个庸常的家庭主妇而心有不甘,这不是她要的与众不同;她挑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男人,但是却跌落进毫无不同的家庭生活。她离家出走,她要读完书,还要再读医学院,她不能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如果不是因为再度怀孕,这个意志坚强敢作敢为的女人极有可能会坚持着读完医学院成为一名医生。可是离家出走二个月后的一天,她晕倒了,她发现自己怀上了第三个孩子汉娜。
莉迪亚是老二。她继承了父亲的一切特征,却意外地获取了母亲的蓝色眼睛。
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里的宇宙中心。是母亲最爱的孩子。这在家中不是秘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玛丽琳执意把未能实现的医学院之梦安置到了莉迪亚身上。莉迪亚知道自己一点也不喜欢医学,但是她不能让妈妈伤心,所以她对妈妈的所有安排都说:好的妈妈。
莉迪亚成绩一直很好,也很稳定。这让詹姆斯和玛丽琳很骄傲。
莉迪亚在学校没有要好的朋友,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她拒绝了同学发出的小团体聚会邀约,因为,她不确定会不会因为自己的黄皮肤黑头发而受到她们的戏弄。
莉迪亚是爸妈眼中的好孩子:不惹事生非、不交男朋友、放学按时回家、认真完成每天的作业。
直到,莉迪亚发现了詹姆斯和他的助教---一个中国女孩路易莎之间的暧昧关系之后。
詹姆斯人设崩塌了,不再是莉迪亚心中的好父亲。她厌恶的扯下父亲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一条项链,因为那是路易莎挑选的。
莉迪亚保持着微笑,父亲母亲哥哥谁都没有觉察到她的不同。她不能承受这么重的负担,她要告诉内斯,可是他没给她说话的机会。他忙着准备毕业。
莉迪亚主动搭上了坏男生杰克---那个学校里四处传言总是带女生出去,睡了之后迅速抛弃再觅新人的男生。
莉迪亚抽烟,甚至拿了杰克车上的避孕套。
莉迪亚成绩一落千丈,物理不及格。
莉迪亚满腹心事,无人可诉;哥哥内斯是个可以依赖的人,她7岁那年溺水,他救了她;他是她在窒息时唯一可以借力呼吸的人,然而,内斯却要去哈佛读书了。她撕了学校寄给他的入学通知书,她不能让他走。
莉迪亚坐进杰克的车里,吻了他,让她惊讶的是,阅人无数的杰克一副绅士派头,他安静的看着她,和她保持保持着距离。杰克真正爱的人是莉迪亚的哥哥内斯。这在当时,是丑闻。
无论如何,杰克勇敢地面对着自己的选择。他知道自己要什么。
你呢?李小姐,你想要什么?你知道吗?
杰克问了莉迪亚。
真相总是这么刺痛人的眼睛。
莉迪亚仿佛又掉进了水中。窒息的感觉再次席卷过来。她习惯了满足别人愿望的生活,读书生活交友,全部是妈妈的喜好;因为肤色不同,她是任何环境中的外国人---一个异类;她被环境排斥,她觉得;她不被接纳,无论学校无论家庭,甚至杰克。
她像一头困兽那样自己舔着伤口,妈妈送的日记本放在那里,她一个字也没留下过,那是妈妈的想要的,不是她想要的。
最后那一个晚上,她悄悄走出家,走到湖边,坐在木板上,光着脚浸在湖水中,看着暗黑色的夜空闪亮的星星,她清晰而沉静的看到了:她从来没有重视过争取过自己的喜好,她从来没有做过自己想做的事情。她做的都是别人希望她做的事!
只是为了让别人满意。
她要重新开始。
豁然开朗的莉迪亚上了小船,她知道了这一切都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她要告诉妈妈她不喜欢学医,她要做她想做的事情。
她把小船划到水中央,她充满了勇气和信心,她要试一下,靠着自己她可以游到岸边。只要踢水就可以,这没什么。
莉迪亚忘了,她根本就不会游泳。会游泳和有信心游泳是不同的。
莉迪亚死了。
在她刚刚学会不再寻求任何人的认同的时候。在她刚刚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明白过莉迪亚。
没有一个人明白过玛丽琳。
没有一个人明白过詹姆斯。
一直到莉迪亚不在人世。
莉迪亚的死给全家人带来了极大的伤痛。她用这种方式无声告白。
她撕开了每一个人包在心灵上的坚硬的外壳。
因为太痛,因为某种痛苦积攒太多、太久,因为无人倾诉。
詹姆斯去找了中国姑娘路易莎,疯狂做爱,内心狂喊:这才是我应该找的人,从一开始就是!我不要与众不同,与众不同意味着与世隔绝。
詹姆斯扔掉了所有寻求他人认同的念头,抱着路易莎温热的身体,他释放的淋漓尽致,从未有过的酣畅。
那是爱么?
他没想过。
玛丽琳每天把自己关在莉迪亚的房间,追忆每一个与孩子相关的细节,环顾四周,她第一次发现孩子书籍上的书、墙上的元素周期表、人体解剖图,竟然全部是她想要的,竟然看不到哪怕有一个摆件是莉迪亚自己的,带着莉迪亚个人属性的东西竟然只有被单上房间空气中莉迪亚用过的鲜花香水味道。她撕下了元素周期表,把那些书扔下书架,房间里面一片狼藉,她坐在地板上泪眼迷离,汉娜远远的站在门口,试探着喊着妈妈,她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进去抱抱妈妈。
玛丽琳泪眼之中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莉迪亚,她伸开双臂,孩子,去做你喜欢的事情吧,不要走,莉迪亚,妈妈不再强迫你。
汉娜跑过来,扑进妈妈的怀抱。玛丽琳紧紧抱住孩子,那种爱如此强烈。
詹姆斯一夜未归。玛丽琳冷静的找到了路易莎的公寓---整个学校只有这一个中国女员工,詹姆斯的车又停在这周围,你看,与众不同的好处就在于随时能让别人发现你。
玛丽琳敲开了门,路易莎的眼神和表情让玛丽琳得到了确认。自己的丈夫就在这里,在这个中国女人家中。
玛丽琳第一次怀念自己母亲说过的话:你应该找一个同类。
她强烈的质疑自己的婚姻,那个中国女人才是他想要的吧?一直就是这样想的吧?
詹姆斯回了家。无法面对玛丽琳的他也说出了一直想说的话:你一直就看我是个异类吧!后悔了吧?
玛丽琳以为詹姆斯是不同的。她以为他那张与众不同的脸代表了一切。
詹姆斯以为玛丽琳是不在意他的黄皮肤黑头发的。他以为玛丽琳与其他白人不同。
他们内心对彼此的认识那么浅那么少。
滚出这个家。玛丽琳喊道。
詹姆斯滚了,开着他的车;开了整整一天,却发现自己无处可去;路易莎?这个名字此刻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分量能够拽他回去。
安静后的詹姆斯回家了。却看见车库门大开着,玛丽琳的车不在了。
她走了,詹姆斯绝望的想,她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
玛丽琳坐在客厅,看着詹姆斯走了进来。
我以为你走了。她说。
我以为你走了。他说。
撕开伪装之后的真实让他们再度感受到初相见时的爱。让他们意识到彼此的生命已经无法分开。他们不明白正是那种巨大的差异才成就了最美的爱情。
原来不必刻意讨好对方,不必一味寻求对方的认同。做真实的自己才有如释重负般的新生。
相爱吧。
唯有爱能够抚平伤痛的心。
《无声告白》带给我的是一种逐渐加力的震撼,那种不经意的,娓娓叙来的、一层一层剥开来的隐藏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困境:难道我们不是在一直一直的吃力的讨好着身边的人吗?难道不是在努力的把事情做到最好把钱挣到最多以获取外界的认同吗?难道不是在尽力的强迫着自己去融入到一个又一个陌生的环境之中吗?
难道不是以生存所需之名,一次次的安慰自己说,以后总会有时间做我想做的事情吗?
内心在抵抗、行为在妥协、最终习惯性的去强迫自己与环境同化,以最小的足以让人忽略的不同消失在人群之中,成为其中毫无特质的一员。
从前一直认为那些留洋国外的人是去了更好的地方生活。但从来不知道每一个去了异乡的人,心中那份真实的孤苦伶仃。
他们永远不能成为那个国家那个种族的人,因为总有一张出卖他来路的脸,但是也永远回不来自己的故乡,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融和在外面的土地,那种困境,伍绮诗敏锐的捕捉到了。
没能看到原文,即便是译文也已经足以给人强烈的冲击,作者把人类在不同文化氛围中的异域感 、内心冲突描述的极其细致,恍若一个灵敏度极高的感受器;家庭中的成员之间的貌合神离,每一个家庭成员欲说还休的心理冲撞,礼貌体面的家庭生活之中,暗藏危机。
但是久居于家中的人,大都怠于去细心观察家人,毕竟每个人都有烦心事儿,每个人都有暗藏于心的不能实现的梦想或者不能公之于众却笼罩心灵的魅影。
通篇故事安排的不动声色却又非常巧妙,似乎就是每家都有的寻常故事,但是只有伍绮诗把它如此细腻的呈现了出来。深入每一个人的内心,每一个人的行为后面都有一个长期蛰伏于内不为人知的世界操控。玛丽琳决心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她要去医学院读书,成为一名医生;她婚后离家出走的原因就在于她想坚持自己的梦想,因为她要与众不同;意外怀孕回归家庭后把自己的梦想寄托于莉迪亚身上,这是她一直强迫莉迪亚好好学习读医学院的内在动因;詹姆斯有着大多数中国人的特质:读书成绩优异、不善于表达、内敛敏感、自卑、缺乏人生目标、极度厌恶与众不同、居家男人的样板;玛丽琳是他生命中意外的惊喜,他从未想到过会收获白人姑娘的爱情,他内心的受宠若惊让他同时也生出更甚于以往的自卑,他觉得自己是配不上她的;在他开车冲出家门之前,他对玛丽琳说:让我们假装,你从来没遇见我,她从来没有出生。这些都没有发生过。
他憋在肚里几十年的话总算脱口而出,得到释放。
他的潜意识之中,却是是深深的惧怕:玛丽琳会随时离他而去。因为,他不是她那个世界中的同类。这是他最深的恐惧。
所有的小说都在叙述一个故事,但是这篇小说与众不同,它带着所有读者去看人物的内心,每一丝微风吹起的涟漪都被看到,每个人都在寻求被环境被他人的认同中挣扎却从不表白,那种窒息的感觉,如同溺水。
——本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