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回老家,问起奶奶的情况,奶奶连连说好得很,好得很,又嘱咐我保重身体,空了回去看看。
春节之后,就没有回去了。居然也有半年多了,时间过得可真快。放下电话的那一刻,眼眶竟有些湿润。
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特别忙,是奶奶一手把我带大。我还不能走路的时候,奶奶做事都是用布把我裹了系在背上,常常奶奶扭过头来我都已经睡着了。后来去了城里,便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回老家去看看。这两年,奶奶的白头发愈发的多了,走路的时候腰也不似从前那般直了,硬一点的东西也咬不大动了。看着亲爱的奶奶一点一点变老,而我却无能为力,真是一件好残忍的事情。
一直都想写一写奶奶的事情,却不知道该从何写起。今日思绪蔓延,终于提起笔来,敲下这些文字......
奶奶是家里最小的女儿,那会家里穷,奶奶上到小学三年级,家里再也拿不出每学期五毛的学费,说什么也不让奶奶继续上学了,即便奶奶学习特别好。课本里的新世界给奶奶带去了希望,奶奶不甘心像父辈一样,一辈子背朝黄土过活,便哭着闹着要去上学,自己还去找亲戚借钱。可是,那会奶奶家没有长辈重视教育,在他们的思想里,女儿家终究是泼出去的水,读那么多书干嘛,还不如回家干农活,然后找个人家嫁了。奶奶就这么辍学了,有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此错过。又或许,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一辈子当农民就是奶奶和其同龄人的宿命......
奶奶嫁给我爷爷的时候,才18岁。说起来,两人还是远房亲戚。听奶奶说,是父辈们不想这层亲戚关系断了,便结了亲,以后也好多走动。我见过奶奶年轻时的照片,脸盘子很小,眼睛眯成一条线,天天干农活皮肤倒也白净,穿一身素色的衣裳,模样很是清丽。奶奶嫁给爷爷前,两人从来都没有见过面,连照片都没有瞧见过。在父母的作主下,两个完全陌生的人开始了一起生活。现在想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想到要和一个不了解的人在一起生活,我宁愿一辈子都不结婚。那个年代,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然由不得奶奶。奶奶深知自己到了年纪就得嫁人,反正这辈子没有享福的命,嫁给谁都一样。
爷爷家的条件并不好,奶奶嫁过来的时候,家徒四壁,什么都没有。奶奶特别勤快,硬是凭着自己的双手把整个家支撑了起来。奶奶做起农活比村子里的很多男人还要在行,知道种地的时候留多宽的缝隙合适,知道最佳播种的时间。一个女儿家也不怕吃苦,喂猪、劈材、挑粪,脏活累活都往身上揽,地里的活做起来利索、细致,家里也操持得井井有条。这么好的儿媳妇,放哪家都是争着抢的,太奶奶喜欢得不得了,逢人便乐呵呵的,说自己找了个好儿媳。
奶奶嫁过来之后,生了三个儿女,我爸爸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穷人家有穷人家的活法,把旧衣服洗干净,用剪刀剪成四四方方的布片,就是尿步了。大的穿不了的衣裳就给小的穿,吃穿用度都精打细算,日子再艰难也都这么过来了。爸爸念书那会成绩特别好,又勤奋努力,经常天不见亮就起来读书了。奶奶自己吃了没读书的亏,说什么也要把自己的子女供养出去。爸爸也就一直读下去了,听奶奶回忆说,那会上有老,下有小的,硬是咬紧牙关把爸爸送去念了师校。穷人家的孩子都特别懂事,大姨小姨知道家里困难,便不肯再念书了,说自己反正也不是读书的料,执意辍了学,回来帮家里干活。
妈妈生了我后,便丢给了奶奶照管。太奶奶年纪也大了,吃饭下地都需要人伺候,那会奶奶整日忙得团团转,又要照顾我这个小的,还要伺候太奶奶。我小的时候,又特别磨人。别个小孩夜里哭哭也就算了,我不仅哭,还要人抱着我到处走动,不走动我就哭得更厉害,那会奶奶和姨们夜里都是轮流带我,抱着我从这间屋子走到那间屋子。爷爷那会在镇上的税务局工作,从来不料理家里的事情,好在那会大姨和小姨还没有出嫁,总能搭把手。
爷爷年轻的时候,玩心特别大,经常下班后还和局里的那帮光棍在一起打牌,常常夜里两三点了才回来。我们早就入睡,爷爷在门外使劲的敲门,奶奶起来开门,骂爷爷不中用,没出息。有时,爷爷的火上来了,两人就打起来了。第二天,奶奶像没事人一样的,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太奶奶心疼奶奶,常常背地里指责爷爷不顾家,说了之后依然无益,也不见得爷爷有改的迹象。爷爷工资本来就没多少,牌桌上十赌九输,家里就靠地里的出产过活,奶奶也因此恨透了爱打牌的男人。
奶奶做事能干,好名声传遍了十里八乡,再加上奶奶有张能说会道的嘴,乡政府缺人手,便派人来问奶奶愿不愿意去上班,那时每个月有十多块的工资。能补贴家用,奶奶自然是愿意的。就这样奶奶成为了大队上的干部,经常和队上的其他干部一起下乡,收土地提留款。那会,赶上国家抓计划生育抓得特别紧,农村的墙上到处都挂着"幸福之家从少生优生开始"、“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标语。可是,超生现象依然严重。农村思想本就不开化,又素来有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只要头胎是女儿,便一直生,直到生出儿子来才罢休。
上面要求各个乡严厉打击超生现象,一旦超生,便面临巨额的罚款。奶奶那会常常去各个大队收罚款,可是很多人家连吃饭都成问题,又哪里交得出来罚款呢。奶奶心慈也不忍心逼人家,常常是拉着人家的手,给人家讲半天的道理。说你们这是违反了政策,必须交罚款的,我们也不好办,你们一直不交,我们也就天天来,还要过日子了不。有的人家听奶奶这么讲也就乖乖把罚款交出来,有的老赖才不肯吃这一套,仗着干部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就一直不肯交。旁边的男干部见不起作用,便扬言要没收土地之类的。没办法,上面有催收任务,这些老赖拖着不交自己也交不了差。土地是农民的根,农民最怕的就是没了土地,这么一威胁很多人还是老老实实卖猪、卖粮食先交上一点,余下的再慢慢补。奶奶下队的时候,常常把我背在背上,现在我回去别人见到奶奶都还会问,这就是你小时候背着下队的那小姑娘啊,都长这么大了。奶奶便笑着点头:“就是啊,都成人了啊”。
虽然又要忙农活,又要经常下队,但为了能多政协
奶奶做事认真负责,脑子也清楚,从来都是就事论事,村里没有不服气的,推选村长的时候村民都一致推选奶奶。奶奶当村长以来,对我们村贡献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修路了。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每个农村人都深知的事情,可是,修路谈何容易。上面的拨款会根据整个村的产出来衡量,也和这个村的村长是否积极有关。当然,即便是拨款那也只是一部分,也是不够修路的。我们村在乡里算是落后的村了,好多村都有柏油马路了,我们村却还是只有一条羊肠小路,下雨天路滑,一点都不好走。这倒不算什么,修房子汽车开不进来,建筑材料只能靠马来驼,增加了人工费用。以前收稻谷需要自己去割,十分辛苦。现在有了收割机,许多条件好起来的村民愿意花钱让收割机收稻谷。可是,没有路,收割机开不进来。种种不便,自不必多说。
平时村民们说到修路的时候,一个个都说一定大力支持,等真正打算要修,需要每个人出钱出力的时候很多人便焉了,没有了当时的豪气。奶奶就一家一家的走访,像别人一一列举修路可以给村里带来多少看得到的好处。已经外出打工的人家,奶奶就挨着挨着打电话。终于,努力没有白费,每家按照人头算钱,只有两夫妻人家出两百,一家三口就是三百,当然,条件差的可以少出,条件好的愿意多出就是你自己的心意了,毕竟修路是对每个村民都利好的事情,出了钱也吃不了亏。那些起初不愿意出钱的人看着其他村民都出了,也不想落个铁公鸡的名声,不情不愿的,也还是把钱出了。实在拿不出钱的,就出劳力,反正请工人也要花钱。资金、人力到位后,接下来就是买材料了,各项开支奶奶都一一记录在案,随时供村民监督查看。半年后,我们村终于通了自己的公路了。这个时候,奶奶已62岁。
奶奶65岁的时候,便退下来了。现在有干部下乡到各个村子里了解村民的人口情况,很多人在外务工,走访的时候一些村民也不在家里,就不好掌握情况。有干部想着来问奶奶,没想到奶奶对每家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哪家有几口人,在哪个城市,做什么工作,都能一五一十的答上来。不仅是我们村,相邻几个村子的情况奶奶也是知道的,干部们都说奶奶记性好。那当然了,这可都是奶奶这几十年来走访的结果啊。
奶奶常说,什么都要自己有,不要去靠别人。只要肯吃苦,样样都会有的。大姨完全遗传了奶奶不怕吃苦的性格,大姨和姨夫在沿海地区的工地上做装饰,这个工作经常要晒太阳。工程为了赶进度,有时工作强度很大。大姨干得却很起劲,工友常夸她比男人还厉害。大姨和姨夫在老家买了一套房子,又在城里买了一套,全款付清,现在还打算买第三套,我知道,这都是大姨用汗水挣来的钱。小姨就和爷爷的性格一样,不在乎钱多钱少,人生信条就是图个自在。小姨遇到了对她很好的小姨夫,知道小姨性格如此,倒是愿意娇惯着她。两个姨夫都是从来不打牌,不喝酒之人,奶奶对这两个女婿十分满意。夫妻间,总有闹矛盾的时候,奶奶从来不护着自己的女儿,反倒偏袒起姨夫来:“现在还有哪个男人不吃烟不喝酒,老老实实挣钱的,这么好的人还有什么可挑的,有什么事情忍耐一下就过去了嘛”。
晚年的时候,奶奶常常看着人家修的楼房,叹气说道,别人两口子勤勤恳恳的,修了新房子,我这么辛苦却没有挣来一套房子。两位姨就说,妈,你想住新房子还不容易吗,城里的房子反正没人住,你搬过去就是了。奶奶每次都摇头:“城里我呆不惯,我老也要老死在这乡下”。
奶奶快70了,操劳了大半辈子却还没有坐下来真正的享过清福。爷爷到了晚年,安分老实了许多。年轻时候爱唱戏,现在组了一个唱戏团,经常还去县里表演,谁谁家过生日请客也会请爷爷的唱戏团过去唱上两段,热闹热闹。爷爷现在都把钱交给奶奶管,按说奶奶也该享福了,忙碌了几十年,到老了也闲不下来。老家现在都还种着许多蔬菜瓜果,爸爸和姨不许奶奶做农活了,奶奶却坚决不肯要小辈的钱。奶奶说,我又不是动不了了,一天坐着不动反而会生病,我自己每个月还可以领养老保险,不缺吃,也不会问谁要。我知道奶奶想的是什么,儿女有儿女的一大家子人,奶奶是不想给小辈们增加负担。只要后辈们幸福、平安,便是奶奶最大的心愿了。
时光啊,你慢一点走,让我的奶奶老得慢一些,再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