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走到你家门口的一家超市里员工马上很热情地向你打招呼说道:您来啦!不是像“欢迎光临”这样制式化的欢迎词,而是像邻居熟人一样很自然地打招呼,你会不会对这家超市的第一印象感到很特别?
在店里逛一逛,很多货架旁都有小跳卡和小卡片提醒你,店里有免密码连接的Wi-Fi。于是,你很愉快地连了Wi-Fi。继续看了看,觉得商品很不错,一日三餐需求的商品,基本都能满足。还有网红拌着吃的酸奶,这正是你想要的。
在一番选购后,你心满意足地去买单,看到收银台附近的鲜花很美、很新鲜,而且一枝只要2~5元钱,你随手挑了几枝,这时收银员提醒你说,可以扫我们的外卖小程序,后期有需要外卖时,可直接在小程序上下单,你觉得这不错,就扫了小程序关注。
最后,你愉快地一手提着购物袋,一手拿着鲜花,往家里走去。
想做这样被顾客认可的社区超市,最关键的是什么呢?
社区超市的流量主要是小区的固定居民,双方的“连接关系”,不是单次购买的弱连接关系,而是会产生多次博弈的强连接关系。所以,超市与顾客,除了买与卖的关系,也是特殊的邻里关系。
如何建立友好的邻里关系?有几个要求必须要做到:
首先,商品售卖过程中要保持稳定性,比如超市做促销,生鲜采购在新疆基地进了一批脆皮西瓜,好吃不贵。第一批到货后迅速大卖,赢得了顾客的口碑,顾客觉得好,就告诉了自己的邻居。听了买了第一批西瓜说好的顾客,就跑到店里消费,可这时顾客买到的是第二批货,第二批货的质量远不如第一批的货好。顾客买回去一吃,难吃。然后,他们会马上告诉第一批顾客,你的店里就会同时失去两批顾客。商品的不稳定性,很难让顾客认可你的经营信用,也就无从建立口口相传的好口碑。
其次,了解顾客的消费习惯,在不同的时段进行商品的调整。社区的早晨,家里的老人或者妈妈送完小孩上学后,会就近到超市里购买食材。这时候,店里的生鲜商品要以散称新鲜的蔬菜、肉品为主,减少预包装,他们喜欢的是挑挑拣拣的购物方式。下午,年轻人或者双职工夫妻下班,会到门店里购买一些水果、食品、啤酒,还有简单的晚餐食材。劳累一天的人,下班后希望能快点吃到晚饭,就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在做大菜上,可又不想吃得太差。这时,在店里显眼的位置要陈列,“加一道菜”的打包熟食,回去热一热就可以吃,顾客会觉得你们真的是太好了。
最后,要满足来店里不同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老年人在小字包装的民生商品旁,比如说调味品,增加放大镜与老花镜的配备,方便老年人的选购;减少民生商品中黄色包装的品项,原因是人在老花眼后,眼睛看东西会有些发黄,本能地就会降低对黄色包装商品的关注;对腿脚不便的老年顾客,像米、面、油、牛奶等重物可送货上门。抱着孩子的妈妈,在店里备一些高度高一些的购物篮,不要让她们抱着孩子还要弯下腰去拿购物篮。
社区超市和顾客建立邻里般的信任,要有好服务,更要有好商品。
在满足顾客基础的需求上,什么样的体验能让顾客觉得超预期呢?
答案很实在,就是一日三餐花更少的钱吃到更健康的高性价比商品。
说易行难,要做到这样的超预期,要有严格、明确、可传递的执行标准。
像元初食品的选品标准:原生态、少处理、少添加,增加可查询到检测结果与追溯商品源头的二维码。
做减法,找到新渠道直接和源头合作,加大订货量,降低成本价。
这一条增强回路是慢变量,要正确处理过程中的调节回路。在店销售体量还不大时,很难去源头大批量进货来降低成本,并且现金流也相对比较紧张。
如何调节,可以采取这两个方法:联合采购,资源共享。
和超市所处区域临近的区域的超市一起联合采购,承包下一片果园的产量,成熟后根据自己系统的体量来分配进货量,按比例承担当地的采摘包装、物流费。这样进回来的货,能比市场上的价格低30%以上。战略联盟,利益共享。
找到专业的生产商,双方合作制定标准来开发新品。前期集中力量,先做大一个性价比高的爆品的量。让厂商能支撑起基本生产量,门店专心推广销售,稳定一个再开发一个。
最终形成战略伙伴,实现合作共赢。给顾客提供更多高性价比的商品,进一步巩固了顾客的信任。
社区超市经营的本质是邻里关系,邻里关系来自信任,信任源于好商品、好服务源自员工的善意。这是一条社区超市经营的增强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