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先生的花儿
文/冬木立
11月新片扎堆上映。这里面有好莱坞大片、悬疑惊悚片、喜剧片、动画片等各种商业类型片,但最能温暖人心的,只有这部上映前就屡获国内外奖项殊荣的《盛先生的花儿》!
虽然残酷的市场只给了该片1.3%的排片且短暂的排片期,但19.8%的高上座率。让人看到这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最先关注到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因为80岁高龄走秀场半裸肌肉的王德顺老先生。
一位是演技精湛的女演员,一位是活得像少年的老先生,一段纠葛的故事,这样的搭配让我兴趣浓厚。
《盛先生的花儿》是一部关注养老的电影故事。
一提到养老题材的影视作品,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空巢老人”、“啃老族”、“争财产”,家庭闹剧抑或是苦情戏看得人心情压抑。
而正在上映的电影《盛先生的花儿》却跳出这一模式,电影深度刻画了中国社会小人物生活
探讨了有关家庭伦理、女性命运的问题,可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诚心之作,以治愈的风格将养老话题娓娓道来,不渲染悲情,也不掩盖现实问题,并带着观众一起深入探索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引人深思。
该片根据美籍华人作家哈金的短篇小说《养老计划》改编,影片首次直面老年人的性意识问题,讲述了被丈夫抛弃后的棉花经朋友介绍去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的盛先生。因为记忆的模糊,盛先生将保姆棉花当成了自己年轻时的爱人,面对棉花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自然对她也产生了感情,甚至有一些亲密戏份而棉花的意外怀孕将她推入了两难的境地,盛先生女儿盛琴开始怀疑调查更是白眼加驱赶,但当真相大白,偏见、误会、争吵都归于平静后,三个人都寻找到各自的心灵归宿。
不可否认,这样的故事拍起来,弄不好就拍出了“知音”范儿,鸡飞狗跳,乱成一锅粥。
导演也似乎看见了这一点,在整体风格不影响之下,他保留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用以贴近生活。剧情也没有复杂,简单的讲述了一件事情,同时也揪出了影片中几个人物自身的人生困境与心结。
作为保姆来到老人家的棉花,“初入家门”就被老人的女儿“琴姐”一个下马威。琴姐说话像有鼓点,泼辣生猛,节奏感迷人,语言幽默,有她的镜头都虎虎有生气。
特别是对棉花介绍家里情况的时候,她一本正经的说家里的电视有毛病,没颜色的时候需要用手啪啪啪拍几下。确实逗乐观众。
十分活灵活现的表现了以往我们对于电视出现雪花时的常状。这种感觉十分贴近生活,就好像你也生活在这一家里一样。
虽然琴姐对棉花十分苛刻,但棉花始终都在尽职尽责的照顾盛先生,并不会因为琴姐的话而怠慢一丝一毫。
她对痴呆老人的细心照顾以及对腹中怀有老人的胎儿所情不自禁流露出的那种母性更是令人动容,为影片原本略显清冷压抑的基调增加了不少暖意。
片中的老人就像个小孩子,喜怒无常,偶尔还误吃狗粮。琴姐有时候都会控制不住脾气对他大发雷霆,但棉花用了极度的耐心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让这位心中有创伤的老人在晚年感受到人性的温度。
盛先生对棉花莫名的信任,帮她拳打薄命郎的桥段时而略带喜感,时而充满了治愈性的安慰。
在影片中,最深刻的一点便是,棉花怀孕后落泪,老人对她说,我们结婚吧和棉花离开后,只懂念着棉花的名字。
虽说是一句简单的话,却让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被一根针深深刺入。
表面上咄咄逼人喜欢颐指气使的琴姐,其实也是个嘴硬心软的主儿:父亲意外跌落下床,她并没有迁怒棉花,反而帮棉花说话,后来还主动安排棉花堕胎,棉花弄丢了小狗喵喵,她固然十分生气,但也没有真的把棉花炒掉。
苛刻的琴姐人到中年生活无忧,但被丈夫冷落、被儿子指责、被父亲遗忘,她强势泼辣的外表下亦饱含心酸与委屈,盛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不孝子女,她对父亲尽力照顾,生活上无微不至,却仍然觉得与他渐行渐远,情感沟通的缺失让世上最为亲密的关系显得陌生。
同时,人到中年面对的家庭危机、子女教育问题也迎面而来。这个角色可能会让很多中年观众感同身受,在面对赡养老人的问题上,不负责任的子女毕竟是少数,太多人就像琴姐一样,在生活的重重压力下艰难前行。
这也让我们不得不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缺少社会性的养老保障,这一重担很可能会压垮一个家庭。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同样是面对家庭的关系。两个故事都是一样的平淡叙述,没了过多跌宕起伏的剧情,却让人对亲情的理解深入骨髓,深刻反思我们对待亲情时候的种种想法。
《盛先生的花儿》作为一部故事扎实的剧情片,表面没有猛烈的冲突,但每个角色背后的故事都有用心铺陈的层次感,用白描写实的手法牵出温暖与世故交织、怀疑与信任共生的人物关系。
在我的理解中,《盛先生的花儿》中的主角并不是盛先生,而是花儿;这也不单是一个养老的故事,而是女性自立担当的故事。
温软如棉花,是一个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老人的保姆,她离乡北漂,因不能生育而被丈夫抛弃。已无女人黄金的青春,40多岁意外怀孕情人却不敢担当;她成为被照顾的老人盛先生心心念念的老伴苗华的影子,投射出千千万万拥有独立强大自我的女性内心。
另一朵花儿就像琴姐。
这朵花儿精明利落,内心苦楚却外表强悍。仿若苦难中开出的洁白的花,一切都被她们治愈。
她们两个人共同组成了盛先生生命中绽放的花朵,对他是温暖,也是慰藉。
中国导演里还没有出现山田洋次、是枝裕和类型的人才,家庭剧难拍好,需要强大的洞察力和生活经验,题材又缺乏商业性,不受中国年轻人喜欢。
朱员成的作品能让人看到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