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抗美援朝!”电影开场的这句台词就像是对志愿军赴朝作战的动员令,更像是战场上向美军发起总攻的冲锋号,一下子就把《长津湖之水门桥》整部电影的气氛烘托得异常紧张。在长津湖战役中结束了新兴里和下碣隅里战斗的我志愿军“猛虎七连”和九连又接到了炸毁水门桥切断美军退路的艰巨任务。位于古土里以南约6公里处的水门桥架设在断崖上,是美军向南逃亡的必经之桥。当初进入长津湖地区时,美军陆战1师还专门对这座桥进行了加固。美军装备精良,机械化程度高,机动性强,但对道路桥梁的依赖性较大。在围攻追歼美军的战斗中,我志愿军便想尽办法炸毁公路桥梁。所炸毁的公路桥梁却很快又被美军修复,水门桥就先后被炸断三次,前两次都被美军在短时间内进行了修复。水门桥第三次被我志愿军炸断后,美军一方面在航空兵的配合下怆惶夺路,一方面紧急空运桥梁构件对水门桥加紧抢修。美军航空队先后出动多架运输机空投钢架桥组装部件,随后由美军陆战团辎重队运到现场对水门桥完成抢修。整个战场雪弥风侵,极为苦寒,但骁勇善战的志愿军战士无惧严寒,不畏强敌,以“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般的勇猛,在冰天雪地中与美军展开一轮又一轮热血霜刃、英勇卓绝、你死我活的生死战。阵地上的枪炮声、爆炸声、搏斗声、厮杀声、战机声、兵器交接声不绝于耳。一个个烽火弥漫、刀光血雨的画面撼人心魂。我身旁的妻子多次用手捂住眼睛,不忍目睹。这部电影相比国庆期间上映的前作《长津湖》,战争场面更寒冷、更紧张、更火爆、更悲壮、更惨烈、更残酷,近两个半小时的影片看得更令人窒息。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影片中特别令人感动的一幕是,在出发炸毁水门桥前,七连全体指战员面向着祖国的方向,集体举起右手向祖国敬礼,并满怀深情地说:“新中国万岁!”是啊,战争是要付出牺牲的,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没有饿不死的英雄,没有打不死的英雄,有的只是军人的情怀,有的只是军人的天职,有的只是军人的荣誉。为了保家卫国,全体志愿军将士铮铮铁骨无畏严寒,忍饥挨饿奋勇抗敌,视死如归征战沙场,这一极具告别仪式感的画面直抵心底,感人肺腑,令人泪目。更让人痛心揪心的是,看到一个个英勇顽强的志愿军官兵在战火中倒下的身影,全连120多人的“猛虎七连”最后只剩下伍万里1名战士,真是可歌可泣。正是这样英勇无敌的志愿军战士,在严寒艰苦、衣着单薄、粮食断绝、冻饿交加、弹药奇缺的情况下,凭着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把全世界装备最好的美军打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落花流水,溃不成军,伤亡惨重。美国《新闻周刊》杂志对长津湖之战曾这样写道:“这是自珍珠港事件以来美国军事上所遭受的最大打击,它也许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灾难。”时任志愿军第59师戴克林师长曾在诗中对长津湖战役作了这样生动全面的概括:“熊熊战火照江岸,匆匆赴朝挽狂澜。鸭绿江桥方跨过,满目疮痍山河残。长津湖畔冰雪寒,战天斗地把敌斩。捷报频传欢声里,将士犹着单身衣。”长津湖之战不仅从精神上、意志上、士气上和心理上都给予了美军沉重的打击,更重要的是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和气势,打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尊严。正如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所评价的那样:“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长津湖战场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影片中七连连长伍千里的饰演者吴京说:“每天面临的那种寒冷与艰难,刺激到了我们的每一根神经,让我们时刻记得,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为了保护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忍受了怎样的寒冷,接受了何等残酷的挑战,我们是带着最大的敬意完成这部电影的。”我也是怀着最大的敬意看完这部电影,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依然意犹未尽。当今的和平环境和太平盛世来之不易,我突然想起“青山凝碧曾是血,绿水流辉应为魂”那两句诗,并以此向为了祖国安宁、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勇往直前、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伟大英魂致敬。
这盛世,迎您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