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成绩陆续公布出来,考研圈早已炸开锅。学神惊为天人考四百五十+,英语近满分,数学成绩更是夺人眼球140+。朋友紧张兮兮查出成绩,387,松了口气,安下心来。我为她感到高兴,因为我知道她有多努力,有多不容易,每天晚上十一点多从图书馆回到宿舍楼自习室,继续奋战到凌晨。她初试取得这样的成绩真好,不出意外的话,她应该能如愿以偿去到理想的高校吧。
即便付出同样的努力,有人圆梦今朝,而另一些人将另谋出路。凡事有好总有坏,有人金榜题名,有人名落孙山。最让人难过的莫过于全力以赴之后,依然与梦想擦肩而过。好在我们接受挫折的能力,永远超出自己的想象。不少落榜的考生,哭一场后重新振作,有遗憾但不后悔,生活总得继续。不愿放弃考研的人,一边努力工作,一边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考,最终得偿所愿。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何止考研考公务员,人生处处皆是如此。据最新数据统计:近年考研人数逐年猛增,越来越多人选择这条路。可许多研究生在读的学长学姐偶尔也会吐槽自己读了假研究生,他们说:“硕士不过是本科的延续,也会面临作业、考试、论文的压力,毕业后也同样面临继续深造、考公务员还是找工作的问题。”有人发觉自己最开心的时候并不是读研阶段,而是一心一意备考那段时光。他们看着同自己当初那样把考研看得高于一切的学弟学妹们,也会好心提醒:“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并不见得有你们想得那么好。”
在这段旅程里,中途坚持与否,最终成败与否,都存在着许多不可控的变数,那我们这么拼命努力是为什么?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毋庸置疑,人们都想珍惜青春年华,拥有美好未来。所以我们把握时机,作出选择,付出努力。可人与人在选择性、行动力、意志力上各有不同。就拿考研这件事来说,有人早已步入正轨,有人三月份备考,五月、九月加入考研大军的人也不在少数,在这条路上,随时有人加入,随时有人漠然退出。备考时间这仅仅是考研成功与否的一个因素,九月份备考的也有逆袭者,可能他天资过人,可能他基础扎实,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个例。
对于刚刚入门级选手而言,找前辈取经,试探同级选手水平,反而比自己扎实复习更踏实,他们在行进队伍中找到一种莫名的安全感。过于关注别人的经验,迟迟不采取行动,这些反倒会让自己处在越来越被动的状态。在向他人请教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先静下心来?问问自己,做出一个决定,做好大致的规划。
我列过很多次计划来缓解焦虑,可当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候,当发现自己很多天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时候,那种受挫感啮噬着进取的心。如果没有及时补上之前的空缺,计划终将落空,挫伤自己的斗志,转向萎靡消极。从墙上撕扯下计划表的噪音,是否是梦想破碎的声音?
与其责怪自己拖欠任务,反思计划是否科学合理,适合自己更有意义。计划用一年时间做好一件事情的人,同计划用三个月时间完成的人,他们计划的生活完全是两种状态。
我们可以无限度地压缩计划。计划半个月看完的书,花一天时间也能过上一边,你问有什么效果?因人而异,最终成效很难有所定夺。我们选择早些时间开始,不过是想从容优雅一些。
正好处在最适合的阶段,作出最恰当的安排,相信日积月累坚持的力量,我们终将如愿以偿。村上春树每天规定自己写一定量的文字,到点后,就算有新的思路也不会再写,保持正常作息,坚持运动和写作。村上的生命是通透的,他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掌控着时间,他是时间的主人。
眼下大学生临近毕业,忙着找实习找工作,六月份从学校毕业如果无处可去,在家待业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情。一位学姐,她当年大四毕业没有直接找工作,在家呆了两个月,家里人看着她着急,旁人也觉得很奇怪。她在家同出版商签了自己的新书,毅然动身北漂,带着四年努力的成果,面试的每个单位都向她抛出橄榄枝。最后她挑选了一家时尚杂志社,将自己的爱好发展成职业,过着自己想要的小生活。
一毕业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是最好,那是对你能力的一种证明,但令人喘不过气的是:社会、家庭、外界施加给八零九零太多庞杂的压力。舆论是不会让四好青年在家游手好闲休憩待业的。我有时候也会戏谑自己生活在人口众多的国家,只能努力追逐才能改变命运。北欧小国那种社会福利,以及他们潇洒的人生追求理念,我们是羡慕不来的。
细细想想也并非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沟通获得一定的支持与理解,在忙碌的生活中也充满小乐趣。为什么我们那么焦虑?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闲逸?到底还是自己遗落了那颗诗意的心。
时间到了,我们终将走到该去的位置。我始终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足够的努力,坚持做对的事情,最终总会收获美好。不用羡慕别人家田园里硕果累累,旅行者们,看看前方的路,正是阳光旖旎。
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里写道:“在那时我就知道,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一旦结束,人们总感到空虚。如果是坏事,空虚将自行消失;而如果是好事,这空虚将无法填满,除非发生更好的事。”
希望我们都能勇敢面对生活接二连三的机遇与改变,遇见更美的自已、更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