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的生活,常常让我们习惯了奔跑,也习惯了去比较。而在这种程序化的节奏中,我们也常常会忽视了去关注自己的内心,不愿去静下来问问自己的心到底在执着些什么,也许,这也正是我们变的更加的躁动不安更加的渴望靠认同感来寻求内心安定的原因吧。我们不敢停下来,自审自查,因为,这样的寂静会让自己感到手足无措的迷茫和恐慌,于是,我们更多的是求诸于外在。
夜深人静,回味着自己每一天的行为的时候,才感觉总有些患得患失,总有些失落不定。这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也希望自己能够改变,自己想要的自己并不是现在的样子。所以,总是会信誓旦旦的对自己说要停下来问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可是,一旦面对未可知的和自己不能把控的事情我们总是会显得很无助很急躁,也总想着要去控制这些事情,让事情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走。一旦它没有,就让我们开始变的不安和躁狂起来了。
这就如同我之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他们自己安静的做自己的事情时自己能够不急不躁的,但是,一旦他们做出来一些看似捣乱的行为,自己没有想着去思考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就对他们斥责一通。这样的结果,导致最后的自己更加的急躁,他们一遇到状况我就想到斥责,他们也变得如同我一般的烦躁了。当然,他们还小,所以还没有意识去叛逆。但是,他们对我的态度却越来越疏远了,可我仍然不觉得这是我的问题。哪怕事后我意识到也想着改变,但是,同样的事情出现后又开始旧病复发了,这样的情景一直持续好几个月。
直至今年我去外地参加了一期家庭教育的课堂培训,并每天在家里跟着微信课堂上练习微笑父母的内容,这种僵持化的情景才开始慢慢的转变。我从最开始为了完成任务而忍耐着不去对他们发火,到了现在能在内心里真正的和孩子打成一片。我会和他们一起在地面上玩陶泥,弄的满地板都是泥土,然后我们再一起笑呵呵的收拾;我会和他们一起去大自然寻找秋天的踪迹,和他们一起为找到一种不一样的种子而开心不已......这些情绪没有刻意的为之,似乎是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来了。此刻这才意识到,以前的自己是那么的躁动 ,这种急躁不仅会伤及到自己,也会波及到身边最亲近的人。
都说,感情是一份储蓄,如果只是支取而不去储存,那么,总有一天,情感的账户也会变空,甚至是负值。而这些,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情景。所以,想要改变别人,改变自身的环境状况,先要学着去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让内心真正的能够静下来,这样才能够滤去浮躁,才能听到了内心真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