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各行各业的重心转移到抗击疫情上来,除了保障急需物资、百姓生活等正常运转的企业在加班加点生产外,其他很多企业都处于停工状态,可以说是“应停尽停”了。冬季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空气污染”的高发时期,许多工厂都停工了,行驶在路上的汽车也大大减少了,可为什么还是雾霾有雾霾天呢?
在探索雾霾形成原因过程中,有专家起初将其矛头指向城里工厂和路上汽车所排除的尾气,接着又过渡到农民焚烧秸秆。不可否认,这些行为确实对环境污染,特别是雾霾形成有正向作用。但是,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雾霾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它是人类长期的不文明生产生活造成的,这次疫情就能很好的加以佐证。假如雾霾来去匆匆,则按理今年这轮长时间停工停产应该不会或极少出现雾霾天才合理,但事实并非如此,雾霾天还是出现了。
对疫情期间的雾霾天,专家也给出了各种介绍:
1.并不等于所有的都停工了,停工的大部分是餐饮服务业、劳动密集型轻工业等行业,高污染、高能耗的资源型行业,比如火力发电、钢铁、焦化、玻璃、耐火材料、石化化工、氧化铝、电解铝等,这些行业往往存在不可中断的生产工序,需要常年运转。这些行业是污染大户,污染物排放量大,占比高。
2. 我国是电能消耗大国,火力发电依然主要的产电形式。目前火力发电主要使用煤炭、木材和城市垃圾等生物质能,通过燃烧这些燃料产生热能,使锅炉中的水沸腾产生蒸汽,进而驱动电机发电。由于技术限制,排除的大量尾气难免会污染大气。
3.我国仍有很多地方冬季烧煤取暖,煤改气并没有完全覆盖北方地区。由于优质煤的价格会比较高,老百姓多选择价格的中煤,但是这些煤炭质量也会更低,燃烧时会排放更多的有害尾气。对于农村普通家庭来说,一般每户每年会烧7-8吨中煤,客观地说,这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4.冬季雨水天气较少,这本身就是不利于大气的自我净化。从某种意义上讲,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必然呈增加趋势,冬季环境污染是全球面临的难题。
5.今年春节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频繁出现长时间静稳、强逆温、高湿的不利气象条件,京津冀中部、河南中部、山东西部等地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这导致区域大气环境容量比平时减少约50%,太行山前的城市环境容量变得更低。也就是说,污染排放量下降了,但下降幅度远未达到环境容量。
还有其它各种解释,但我始终相信一种最通俗最直观的说法:治理雾霾全靠风。一场大风刮过,雾霾消失殆尽,马上就是蓝天白云。
现在到年底了,雾霾天又来了,政府不断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各地为了完成年初的环保质量目标,达到优良空气质量天数,不停地下发各种管控文件,很多企业关停了,能生产的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一降再降、建筑工地停工、汽车单双号限行、柴油车不能运输等等,政府真是下大气力了,但愿能标本兼治取得切实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