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发,活动简单,来去匆匆,可犯错不断,回顾之余,颇有意思,不吐不快。
一是水杯漏水湿透了提包。在高铁候车厅,接了一杯温热水,未喝完放进提包外层,不久发现提包湿透了,显然是没有扭紧茶杯盖,新买那本卡伦霍妮所著《我们的内心冲突》书也受遭殃之害,果然内心冲突出现了。
二是自嘲高铁站之大。坐上高铁,自嘲这是第一次坐本地始发车,想起地下室停车场地的开阔,寻找好久得以找到车位,新车站气势之大果然不同寻常,井底之蛙之叹。
三是进站发现手机落车里。地下室停好车,从楼梯走上来,发现身在车站外面广场,走进车站里面,才发现手机不在身上,确定落在车里,赶紧回去再拿,即便时间充裕也是狼狈。
四是丢失了房卡。期间一直没用自己的房间卡,由同室开门,最后退房找不到房卡,翻遍一无所有,猜测是放裤兜取东西时带出来掉下了,最后只好主动说明情况处理了事。
五是误上前台走了一趟。期间接工作电话,解释某事好久,返回会堂时从讲台处走过,自认为走在会堂后面的入口高处,不紧不慢,还纳闷台子放置东西有些奇怪,直到走过后看到座位名字,猛然醒悟这是主席台,而自己不过是转向了。
六是软件打车误操作。回程时候软件打车,等了好久等来车子,看着车号是自己打的车,却不是自己的,别人潇洒坐上去,之前看软件就已发现取消行程提示,纳闷不知何故,猜测应是操作出岔,果然如此。
七是手机打字误删除。坐车上手机打字涂鸦文字,写了几百字,抬头放松,一眨眼功夫,继续写的时候,惊讶发现所写文字一个不留,文档里面干干净净,仿佛刚打开的样子。
这样的事情想回忆,可能还有很多,而这仅仅是一两天之内发生的事情,可谓“生动活泼”“触目惊心”。
用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看,这些属于失误系列,反映出的潜意识很明显,那就是这个当事人并不喜欢这次外出活动,这个解释对不对不重要,因为对错已经属于价值判断,换句话说已经是心理暗示了。
作为一个解释,这个不喜欢此行的结论并非不可接受,可以符合当事者部分心理活动,也会得到部分认同。当然这个解释不是目的,需要继续推论心理人格特质,由此得到启发,看清楚个体内心世界平时看不见的内容。
借机看见平日所“看不见”,这无疑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这些看不见的东西按照精神分析而言,自然是欲望、本能、冲动等等,具体说也许是稳重欲、表现欲、安全欲、归属欲、控制欲等等。
看着急不可耐希望的欲求,会通过截然相反的“反向形成”这种防御机制表达出来,具体就是一个个所谓失误。
你所希望的,你所缺失的,你所需要的,正是这些失误后面的潜台词,“既然做不到,那就搞砸它,反正要表达出来,不然压抑多难受”。
但是,所谓潜意识欲望、防御机制等,仅仅给出这些解释,是不够的,还不足以有益于心理成长。
心理世界不同于生理世界,如同生理年龄不等于心理年龄,如同我们知道,智慧不会随着年纪增长而自然增加,人与人的差别在于心理而非生理!
心理世界的不断成熟才最有价值,这也正是犯错、失误、出洋相意义所在。
因此,重构这些失误的事情,显得极为关键,可以说犯错才有成长,成长注定在挫折中前行,用王阳明的话说,就是“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犯错失误恰是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千万别执迷不悟“不解风情”。
当然,还可自嘲,犯错不分生理年龄,关乎的是心理年龄,正是心理年轻才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