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
已经在手机行业从业15年的我,原以为可以沿着技术路线一直走下去,可现在越来越有一种一条路走到黑的感觉,我难以想象自己四五十岁的时候还在埋头搞研发。做一个“快乐的工程师”曾今是我的信条,现在看来那只是让自己待在舒适区的借口而已。我想过改行,但从零开始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艰难的选择,尤其是人近中年,即使我自己有信心,用人单位恐怕都会有顾虑。这尴尬的境地,难道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年危机吗?怎么破?
转机
今年8月我去参加了MJ老师的第十三期超级数字力课程,学习财报知识。课程讲义中的一行字让我眼前一亮——This is Why 保险员很多人都想去当!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做保险也是一个有创造倍数价值的职业。晚上的桌游活动中,MJ老师通过游戏环节让我们切身体会了财富自由路上的两大风险的影响,其中人身风险其实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有效规避。我开始思考,保险本身有价值,做保险销售又能创造倍数价值,那我是不是可以考虑去做保险销售呢?
考察
既然有了这个念头,我就开始去了解保险行业。正好我有朋友在友邦保险,于是与友邦保险开始接触。我原本以为保险公司是“只要有两条腿的人”都能进的,没想到进友邦却需要候选人通过四轮面试和五天体验班考察,才能签约。我抱着试试看态度,顺利通过四轮面试,又进入了5天的体验班学习。学习过程,让我对保险行业有了更多认识。
保险理念
有一个比较形象的保险理念,我们的财富积累可以比作一个蓄水池,通过工作、投资理财等方式增加收入,相当于给水池注水,同时合理控制支出,使收入大于支出,水池水位就会水涨船高,这是理想的状态,即财富增加和生活品质提高,但有一个隐性的漏洞会随时出现,那就是出现重大疾病和身故的状况。要知道现在的医疗费用越来越高,一场癌症的治疗费用可能会高达50万到80万,与此同时在治疗和康复期间无法工作,导致收入中断,在这样的情况下,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会急剧流失。但如果将家庭资产中的一小部分配置为保险,就可以起到填补这个漏洞,减少和避免损失的作用。保险可以看做是一件重要而不紧急的事,20%的投入,却能发挥80%的功用,起到杠杆作用。保险也有点反人性,人在健康的时候,往往想不到要买保险,而当出现疾病时,想买又买不了了。
行业前景
目前保险行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可以通过三点来看。第一,经过二三十年的市场教育,人们的保险意识逐渐提升,特别是上海这样的金融大都市人群。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产生资产配置的需求,保险成为考虑因素之一。第二、当前的国家政策也在积极鼓励民众购买商业保险,因为中国已经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保养老金缺口问题逐渐显现,也许到我们这辈人退休时,会出现无养老金可领状况。无论是推迟退休年龄,还是鼓励购买商业保险,这样的政策导向发出一个信号,民众需要提前为自己的医疗和养老保障进行考虑。教育、医疗和养老,这本应是民生,但在中国,与其抱怨,不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第三,台湾人口与上海接近,对比2016年人均寿险保费数据,台湾3599美元,上海719美元,存在接近5倍差距。我记得MJ老师在课上提过,台湾金融市场发生过的种种现象,在中国大陆也相继上演,趋势是相通的,由此推测,中国的保险业的发展趋势也会趋同,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AI挑战
各行各业在未来都将受到人工智能的洗礼,那些机械化、重复劳动的工作一定会被替代。保险行业从业者会受到AI的挑战吗?保险买的是未来的保障而不是实物,要让一个人购买一件无形的商品,这似乎要发挥人类独有的虚构故事的能力,AI是否能发展出这种打动人心能力呢?保险涉及人的生老病死,所以更需要有“温度”服务。当有不幸降临,由一个活生生的保险代理人送上理赔服务和慰问,会比“冷冰冰”的AI更能让人得到心理慰藉吧?
个人发展
自从去年接触到“得到”之后,我的学习热情重新被激活。个人成长、投资理财、心理、认知升级等都是我喜好的门类,但这些和我原来技术工作很难产生交集。工作和学习之间是“割裂”状态,这让工作和学习在时间上产生了冲突。相比之下,我发现保险工作和我学习兴趣点可以很好地融合,真的可以做到学以致用。比如保险可以和投资理财以及心理学结合到一起;保险中需要锻炼的销售、沟通、演讲等能力可以满足个人成长的需要,并且此类能力有很好的迁移性,在其他场景中同样适用。与我原来的技术经验相比,技术经验应用范围窄,并且随着技术更新换代,原来经验很可能被清零。而做保险中积累的经验,可以通过刻意练习,不断迭代,像这样“越老越吃香”的职业不多,老师和律师也属于此类。
除了个人能力提升,保险公司还提供了完全不同于传统公司的组织发展路径。举个例子,在传统公司中常常存在“猪队友”,而你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你两在同一个团队中,猪队友经常犯错,长此以往会发生什么改变?你的主管会把很多任务交给你,因为怕猪队友犯错。你的工作任务增加了,但工资也许并没有得到相应增加。有一天,你的主管晋升,他的位置由谁来接替?会是你吗?很有可能是猪队友,为什么?猪队友做事少,犯错的几率就少,曝光率低,领导反而对他的印象更好,其次,猪队友因为工作任务少,有更多的时间“搞关系”,所以他升迁的概率更大?这也许是不少职场人士遇到过的无奈。而保险公司工作性质更加符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劳多得。并且晋升不用等“空缺”,靠自己的能力和个人魅力,就可以组建和壮大自己的团队,主动晋升。
就当是创业
现在是万众创新,全民创业的时代,但其实90%的创业项目都以失败告终。根据一位前辈传授的经验,一个创业项目要成功,一般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好
2、有门槛,不能被轻易复制
3、投入产出比要高
拿这三个条件来衡量保险行业,行业前景不错,门槛似乎没有,好像谁都可以做,但其实门槛是心理障碍和对行业的认知。做保险几乎是零投入的,除了你付出的努力。所以友邦的一些团队都把保险当做创业项目来做。
行动
以上从点线面角度看保险行业,我认为值得加入。这些思考可能过于理想或有偏差,但我准备通过实践去检验。中年危机之下,我被“逼”着走上一条全新的职业道路,前路可能是孤独而艰辛的,但我仍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尝试新的可能性,开辟一条不同的人生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