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只是希望简书这个平台能够走的更加长远一些。
毕竟,这里似乎是我能够想到的,比较适合让我每天练笔的平台了。
如果我真的能够坚持一千天,不说一千天,哪怕就是一年,应该也会有很大的变化了。
我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够做到,但是还是很期待,自己能够做到每天写差不多1500字左右。
一千五百字的话,大概花不了多少时间,那么这里面的难点,就是这个坚持了。
坚持不下来,万事成蹉跎,坚持下来,你就是最棒了,就是有了收获的,虽然如果没有全部坚持下来,但是坚持了一半,或者接近,那也不代表没有收获。
其实,不应该用有没有坚持到一定的天数,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也太吓人了,没有做到就是失败者?何必这样糟践和折磨自己。
其实,有了那个发心就是成功,这里引用以下余秋雨老师对年轻读者的回信:
我不知道你们在大学里是如何谈论和企盼成功的,在我接触的年轻人中,对成功这个概念往往有两度夸张——
第一度夸张,把成功看得很大,几乎看成了足以留诸史册的惊人功业,这有几个人担当得起呢?至少在我,连想也不敢想;
第二度夸张,把成功看得很险,几乎与失败处于千钧一发之间,非此即彼,你死我活,不成功就是一个窝囊废。
把这两度夸张加在一起,结果非常可怕:既然成功的要求如此之高,成功者的数量也就很少;既然不是成功就是失败,世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成了失败者;但谁又愿意成为失败者呢?因此为了争取成功必定需要经过残酷的争斗,争斗到最后仍然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如果成功必然导致如此可怕的图景,我们人类为什么要它呢?
几位医生开刀前都点名要这位护士消毒器具,这位护士是成功的。年迈的丈夫临终前紧握着妻子的手,这位妻子是成功的。这种成功,并不与失败近距离对峙,而是完全能够与其他成功和睦相处。
从这样的观念出发,你每天平平常常地上班,不能说是不成功。例如,如果你们企业里某个业务 关节只有你才能快速地处理妥帖,如果同事们想到你时都轻松愉快,如果亲戚朋友遇到麻烦问题时总是喜欢与你商量,如果在外地工作的老同学回来时总是首先与你打电话,那么,你就是一个成功者,而且是多方面的成功,令人羡慕。
至于我个人在这个问题上的体会,说出来你也许会不相信,那就是尽量少考虑这个问题。老是考虑成功,就会害怕失败,那就反而很难做成事情。例如我在出版了不少学术著作、早已成了教授之后,才开始学写第一篇散文,与低年级学生一起起步,成为一名“散文新秀”,如果太多地考虑成败,那就肯定不敢这样做。
尽量少考虑成败,那么,多考虑什么呢?我主张多考虑世间的是非和善恶,以便拨乱反正、止恶扬善。可惜现在从中学生开始,整天都在追求成功,研究抵达成功的途径和方法,却很少花精力辨是非、分善恶,这实在让人焦虑。不少年轻人为了成功,不惜与罪恶联手,便是深刻的教训。
为此,我觉得你也不妨降低对成功和失败的过度敏感,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来弘扬高贵的互助互爱精神,使大家的内心多一些善良,使我们的社会多一些仁慈。在这方面,每天都有大量的事情可 做,除了上班之外,忙都忙不过来。如果忘记了善良和仁慈,只知一味地与别人争夺成功,那才叫真正的平庸。成不成属于术,善不善属于道,我们岂能求术而舍道?
你知道,这已涉及到终极关怀的问题,涉及到人文领域的中心部位,即人之何以为人的那个部位了。
摘录来自霜冷长河余秋雨
我感觉说的太棒了,就忍不住摘抄过来这么一大段,但没有想到居然还是没有到1500字,看来,以后想要说的话可能真的要绞尽脑汁才能写出来了。
如果我是自己在私密笔记本里面偷偷写的话,我可能会写一堆毫无逻辑的话,可是这里是要放出来的,我就觉得还是有必要写一点能看得过去的东西,不然自己都觉得不太好意思了。
或许,这也是我觉得自己来简书,来对了的原因之一吧。
对,这就是我想要在这上面写的原因之一。
其他的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我暂时也没有很想清楚,毕竟有些东西,在还没有想清楚的时候,尽量还是不要唐突写下为好,还是会影响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