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驺虞》是《诗经·国风·召南》上的一首诗,很短,但我对这首诗的理解却经历了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想起来就有一吐为快的感觉。
先说原诗: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呼驺虞;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呼驺虞。
对于《诗经》这些远古的东西,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有好多不懂的地方,最好的办法是要借助别人的译文才好理解,这是学习古语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在当今社会,有些翻译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有一本九州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你应该知道的中国古典诗词》里面,是这样介绍这首诗的:这是一首反映牧猪娃不幸生活的诗。他是这样翻译的:你看那芦苇多茁壮,一次生了五头猪,牧猪娃儿多不幸;你看那蒿草多茂盛,一次生了五头猪,牧猪娃儿多不幸。
他为什么这样翻译呢?先看他的分析:第一句“彼茁者葭”是一个判断句式,意为那葭茁,译为现代文是那些茁壮的芦苇,这是诗经中常用的“兴”的手法。下面“壹发五豝”中,“发”他译为发生,引申为出生、生产,“豝”是指母猪,整句译为一次生了五头猪。于嗟呼是个叹词,他译为惊恐害怕;驺虞译为周代的牧猪官,他认为诗里指的是奴隶主,整句译为牧猪娃由于害怕奴隶主而惊恐害怕。下一段和上段是一样的同形反复,只有两处理解的难处,一是“蓬”,指的是蒿草,另一个是“豵”,指的是一岁的小猪。按作者的翻译,芦苇茁壮的时候,猪也生产了,可牧猪娃一看到猪就想到了奴隶主的严厉,于是就惊恐害怕起来。由此他就认为这是反映牧猪娃不幸生活的诗。可我总觉得这样的翻译总有点牵强,可如何的牵强我却说不出。
那年在山西学习时买了一本何明主编、西苑出版社出版的《诗经今译》,里面的翻译是我喜欢的。他认为这是一首赞叹猎人高超技艺的诗,这里把“壹发五豝”是猎人射出一支箭就射中了五头母猪,“壹发五豵”是射出一支箭就射中了五头小猪,后面的“于嗟呼”是感叹词,是惊叹猎人的高超武艺,而驺虞应为猎人。老实说这种翻译是有点对头的。
由此看来,有些作者的水平也真平平,特别是现在,好多人都在出书,但水平却是良莠不芨的,这就给我们读书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读书一定不能读了就信,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才行,这才是读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