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一个人在家,睡得较平时要早一点,九点多一点就睡了,瞌睡来了进入睡眠时间就短一点,估计睡着也不会超过九点半吧,一觉醒来,看了下手机时间,刚好十二点零一分,这大概是当天醒得最早的一次了。
不知晚上吃了什么?口渴得厉害,想喝水,偏偏昨晚没准备水,这样的情况是极少的,晚上睡觉后很少要喝水,即使需要睡觉前肯定也会预计到,感觉晚上吃多了,或者吃咸了,临睡前带一杯水到卧室里备用,这样的情况也有过,但备了水却很少用到。
一个人在家,不想去楼下倒水,于是就忍着,强迫使自己再次进入睡眠状态。可是越不想,大脑里越不由自主的想着,想像着喝点水、豆浆、饮料,还是喝茶最能解渴吧,把这些想了一遍都不能止渴,望梅真的能止渴吗?迷迷糊糊,想睡睡不着,眼睛睁不开,大脑却不想休息,没办法,又起床,浏览一下手机,想转移一下注意力,然而并不能忘记,还是想喝点什么。就这样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将近两点了,干脆起床拿了一瓶矿泉水喝。
楼上房间里虽然没有备热水,但还是备了矿泉水的,以备不需之用,开始没想着喝,是担心这个天晚上能喝冷水吗?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了,还真的没有在半夜这样的想喝水过,哪怕是大夏天也没有过,今天不知怎么了?开了一瓶矿泉水,喝了半瓶,感觉好多了,但是瞌睡也喝没了。
再次睡下后,辗转反侧,预报中的雨没有如期而来,天气闷得让人有点不太舒服,盖上被子感觉太热,不盖着被子又感觉有点凉意,侧卧着身子,让半边身子在被子里,半边身子在被子外,调换了很多姿势,盖被也在床上翻了个遍,也没有调整到一个舒适的状态。索性做起来,躺在床上看看书吧,也许看着看着瞌睡就会看来了,不能看手机了,昨天白天看手机时间太多,眼睛都有点架不住了。
床头柜上有一本《额尔古纳河右岸》,随手拿了起来。知道这本书是在网上看到董宇辉的推荐,但决定买这本书还是看到结对友友晶妹的读书笔记,看到她也在看这本书,就想着自己哪天也看一下。也是神奇,想什么来什么,接下来的几天手机中有很多关于这本书的信息,有书籍介绍、有读书笔记、有读后感和书评、打开一些电商软件,这本书的链接也放在了首页,或许是与家人聊天中提到了这本书,大家都说大数据有抓取功能,那几天就一直在推送这本书,刚好想着要看,有一天也就下单购买了。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他们给看老了。
这是一位九十岁老人的自述,初始,我对这本书有很大的兴趣。开篇的描述感觉如推荐所说的一样,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
太阳每天早晨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向阳山坡的草也被晒得弯了腰了。
但很快被文中的人名弄混了,看着总要不知觉的回头,寻找人名与人物关系的对应,影响到阅读进度,很快也就没了兴趣,将书搁置一边了。这个夜晚,准确的说是这个凌晨,身边再也没有别的书籍,别无选择,又拿起了它。虽说已是凌晨,外面还是一片漆黑,预报中的雨仍然没有到来,没有了外界一切的干扰,静静的独自阅读着它,似乎也没有了那么的难读。外面的天已经蒙蒙亮了,雨不知啥时候也下下来了,落在万物上,哗啦哗啦的响个不停,我读完了这本书的上部《清晨》,最后一段是这样描述的:
日本人来了,他们来的那一年,我们乌力楞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娜杰什卡带着吉兰特和娜拉逃回了额尔古纳河左岸,把孤独的伊万推进了深渊,还有就是我嫁给了一个男人,我的媒人是饥饿。
那最可怕的字眼是“日木人来了”,虽说接下来的篇章是《正午》,但我感觉他们的日子要进入黑夜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