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能够一年读150本书吗?一年365天,平均两天左右一本,这样的强度,普通人能做到吗?然而,她却做到了,她就是简书里面的小释老师,新浪微博书评者,倡导阅读者。
以下是我的个人听课笔记,如需转载,请联系我。
主题
首先,确定你所要了解的哪一方面的主题,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确定好主题之后,就有了方向性。
有目的的阅读会比漫无目的的阅读效率更高。所以,你在阅读的时候,问问自己,你到底想要读什么?是为了什么?以结果为导向,开始做好阅读的第一步。
选书
确定好主题之后,就开始选书。
选书有两个,一个可以来自于豆瓣评书,这里面会有读者读完书籍进行评价和打分,参照别人的评分和评价进行选书。
另一个可以牛人推荐,比如罗辑思维都会对书籍进行推荐,你可以适当考虑之后进行购买。牛人推荐的书籍一般都是不错的书籍,一大部分是自己阅读后深有体会和启发性的书籍,可以适当进行阅读。
选书这里有电子书和纸质书,两者都可以。个人觉得这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不要让你的书在角落里发霉。
阅读
选好书之后,就是进行一个阅读,阅读的种类又可以分为,精读和跳读。
所谓精读就是指经典难懂专业性比较强的书籍,需要一个空闲的时间,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阅读。
而跳读主要针对读一些个人技能提升或者咨询故事的书籍,这里的时间是碎片化时间,适用于任何场景,不论是下班休息,还是晚上上床睡觉,都是可以阅读,阅读不求甚解,快速预览章节,要点,了解文章大意。
阅读完之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输出。
当你通过阅读其他人的知识,如何把自己读过的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呢?最重要的是就是输出。
输出
输出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
线上的话利用平台,如公众号,简书,豆瓣等,分享文章,读后感和笔记。
另外一个是加入一个读书社群,进行打卡,阅读分享,交流互动。(个人觉得一群人读书的积极性会比一个人读书的积极性更强)
线下的话,主要是和其他人交流,这里面可以联系到你读过书的一个经历分享,进行推书阅读(个人也觉得推书是一个很不错的话题,如何让其他人对你所说的书籍感兴趣阅读是一种本事),再者引用书籍的句子和段落,运用在生活中的话题中,会让你对书籍知识运用更加自然,而且其他人也会对你产生敬佩的心理。
思考
当你输出完了之后,并没有结束,就是你得对问题进行思考,就是再次提问自己,
为什么读书?
学到了什么?
还应学习什么?
怎么样学习?
你回答完这几个问题之后,你就对你阅读的知识有所了解。你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阅读循环。
我读书不多,但是,有一个小习惯,思考归纳。把自己所听的东西,放在大脑里,整理之后,用各种方式表达出来。
后来,我发现,每次的刻意练习,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有所提升,可能微不足道,但是日积月累,必有长效。
最后,阅读这个事,还是少说多做,不去做,然并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