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对于你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而如果你可以一小时阅读一本书,生活会有怎样的不同?
用我的亲身体验,告诉你,如何“一小时阅读一本书”!
生活中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工作、家庭、社交......七七八八的琐事围绕着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渐渐随波逐流,迷失了方向和自我,变得不自信,也失去了对生活的热忱......
大学毕业后,曾经心比天高的我,终究抵挡不过现实的繁杂和琐碎,回到家乡的小城,做着一份不断重复且毫无创造力的工作,每日朝九晚五,下班做饭带孩儿,以为生命也就如此了~年近不惑,依旧平凡如斯~
只是,始终无法割舍心中的挚爱:阅读。
近十年的积累,2014年7月,生命终于迎来了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步:创办了苏菲心灵书会,阅读,也有了新的价值和意义。我找到了生命是“为家人、为迎合社会普世价值而活”之外的意义:开启内在的智慧,帮助更多的人,找到生命的价值,发现自己的力量,走出生命的低谷。
一直以资深阅读者和阅读推广人自居的我,在2017年初,追随日本老师学习了快速阅读的方法,不仅仅是收获到阅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全观视角”,“以自我为核心,替代被动接受”这些学习的底层原则,重新体会到了阅读的魅力,原来书是这样读的。过去30多年,一直是没有技巧和方法的阅读。之后开始大量的实践应用,以每天一本的频率,短短几个月,读了上百本书籍,也熟悉了思维导图,写了几十篇书评。阅读速度和有效率提升了6倍以上!
自此,阅读在我身上显现出了强大的能量和效应:透过阅读,我迅速熟悉了多个专业领域,建立了自己强力的思维框架和知识体系,在输出的效率和有效性上,也日渐强大:无论是分析判断问题、梳理思维、表达观点、组织策划活动等都更加专业和笃定:
一场3小时的分享,可以完全脱稿、思路清晰、信手拈来,且好评如潮;
过去花2-3天准备的课程,思如泉涌,2-3小时准备完毕;
一篇之前挖空心思难以下笔的约稿,几十分钟轻松搞定且直指人心;
一份头绪万千的工作任务,一张导图轻松整理出脉络;
一场矛盾重重的纠纷,轻易的就能看透底层的脉络和关系......
生命的成长和蜕变,竟这样不费力的发生了!
如果早在十多年前,我就能掌握这门快速阅读的技能,生活是不是早就上升了N 个台阶了?如果阅读到这篇文章的你,能够早日习得这门功夫,是不是就能从平凡中脱颖而出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2017年5月23日第一期《苏菲立体时间管理法》起,我将半生所学浓缩为28天的课程,帮助更多渴望实现生命逆袭的人,习得这门秘笈。
今天,我将其中最精华的快速阅读部分的要诀分享给你!
你也许会说读书谁不会,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的是如何在一到两个小时内读完一本书的方法。
当我们拿到一本书,我们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首先要判断这本书适不适合速读?任何方法都有一定范畴,速读方法也不例外。速读方法不适合用在文学类书籍上。所以,当我们拿到这本书,首先要确定它是非文学类书籍。如果不是,那么,我们就可以继续了。
其次,要准备好纸与笔,甚至便签。笔最好是荧光笔。
再次,要限定自己阅读的时间。速读顾名思义,必须是有时间限制的。一本书籍的阅读,要分若干个步骤,每个步骤,都会有时间要求,读完全本书籍,不要超过1个半小时,准备好这些,我们就可以进入速读了,那么重点来了,要注意哦!
快速阅读五个步骤
快速阅读有五个步骤,分别是设定目的-预习-扫读-跳读-复习。
第一步,设定阅读目的
当我们拿到一本书,不要急着去读,首先要回到自己的内心,去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阅读这本书?当我们阅读的目的清晰的时候,我们更容易在阅读过程中,汲取与目的相关的信息。
第二步,预习
透过预习,判断书籍和我们的阅读目的是否契合?预习就好比我们去逛一个游乐场,在逛之前,最好先看看地图,看完地图再去逛,这样才能玩的更好。同理,读书也是这样。在预习阶段,我建议你只需花五分钟左右就够了。那么,在这短短五分钟,我们需要看那些内容?
首先,就是封面封底。通过看封面封底,我们可以大概判断出这本书要讲什么内容,主题是什么。其次,目录。看目录可以让我们找到整本书的结构和作者的创作思路。第三,作者序言部分。这部分一般来说,就是作者对整本书的介绍,还有他希望你阅读的方式。通过预习,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本书是否符合我的阅读目的?整本书讲了几个部分,那些部分是我认为重要的?
第三步,扫读。
扫读就是拿起你的笔,迅速的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阅读,从而迅速找到整本书与我阅读目的相关的(还记得上面说的吗?阅读必须带有问题,也就是目的去阅读)、我感兴趣的、我不懂的知识点。重点包括书本的标题、图片和表格、陌生词、开头结尾。
第四步,跳读。
跳读,就是对全书进行有选择去阅读,也是仔细阅读在扫读过程中做标注的内容。
在跳读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心理惯性和压力。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基本都是采取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阅读方式,怕自己这样跳着读,会忽视很多知识点,很多内容。其实,阅读也同样遵循2/8定律,也就是大部分的书籍,精华部分只占到全书的20%内容,80%内容往往是辅助的信息。所以,在跳读阶段,就是要抓住这书本20%的精华内容就足够了。而之后的复习,也会帮我们了解到20%之外的内容。
第五步,复习。
人类大脑的记忆是有规律的,重复是记忆的最有利方式。怎么复习?其实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高速阅读法浏览全书,然后做思维导图,通过做思维导图,帮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翻译书籍的内容,并整理出书籍的框架,会加深记忆和理解。
至此,快速阅读的5个步骤梳理完毕。
掌握了这几个步骤,并且按照要求去刻意练习,相信不久,阅读速度和理解率都会成倍提升,步入1小时一本书也并非难事。当然,这些步骤看似简单,而在实际学习、练习和应用的过程中,大家会遇到一些问题和瓶颈,因为仅凭这短短的文字信息,还是蛮难真正把握其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和技巧,7月13日晚,我将用1.5小时,更详尽的为大家进行讲解和梳理。可以微我(jinsha7156),注明听课,获取听课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