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问我,元旦回家的票买了吗?
我告诉她,我不回家。
她说,你国庆也没回家,这半年都不回家,你不会想家吗?
我说,我从12岁就离开家在外面上学了,都习惯了。
她说,那你好厉害,我到现在都还时不时地想回家,有时候就是想我妈,想回家待着。我只有复读那一年是离家的,那个时候差点因为这个放弃复读。所以第二年报志愿的时候就选了这所离家近的大学。
然后我就开始向她说我这么多年的离家经历。
12岁的时候上初中,我爸我妈为了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把我送到了县里上初中。初一初二的时候一个星期回一次家,初三的时候一个月回一次家。
12岁,我还很稚嫩,很少到县城,对很多事情都不熟悉。
第一次放假那个下午我到车站等车,我妈告诉我坐1路车,我记得那趟车从我眼前过了好几次,售票阿姨叫了我很多次,但我都没上。
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那辆车上没有写我下的那个站的名字,然后我就以为那个车不过那个站。
后来我才知道,车上标的是终点站和起始站的名字。
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我真的很好笑,很傻,很单纯。
我就因为这个原因错过了可以回家的好几个机会,然后又走回了学校给我妈打电话告诉她我没赶上车,明天再去车站等车回家吧。
就这样,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在不送电的宿舍里度过了一晚,我记得那天我没哭,我记得我透过窗户看马路上的人和车,心里是对未来满满的憧憬。
第二天我走到车站先找到了2路车,问车上的司机师傅这车过不过我要到的那一站。司机师傅告诉我,这车不过,后面那辆车过。我说了谢谢以后就上了后面那辆车,是1路车。
在车上的时候从始到终我都不确定这车会不会到我们村口,我也不敢问,直到看到熟悉的建筑和道路,我的心才放下。
那天回到家中午吃饭的时候邻居奶奶问我:“在外面这一个星期想家吗?晚上睡得着吗?”
我说:“不想家呀,睡得挺好的!”
我妈在旁边说:“我这几天晚上都还担心的睡不着呐。”
我当时在想,有啥睡不着的,平时在家也没见怎么对我好呀!
可能是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而且我有一个大我六岁的姐姐和一个小我一岁的弟弟,要知道,老二在家里是最不受宠的,爹疼大的,娘疼小的,没人疼我,奶奶重男轻女,我从小到大没敢找她要过零花钱。最可怕的是,我小的时候,基本上一直活在邻居们的“你妈不是你亲妈,你亲妈在市里”的玩笑话里。
所以那个时候,离家出去上学简直就是天伦之乐,没人管我了,我有零花钱了,不用再羡慕别人手中的好吃的,我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里,我怎么会想家呢?
高中的时候,还是在县里,高一高二两个星期回一次家,高三一个月回一次。偶尔想家也是因为在学校压力大想家里安逸的生活,从来没有想爸爸想妈妈的时候。
高中毕业,我更向往外面的世界。
但很不幸,我复读了,在衡水。
那一年,我回了三次家。
暑假一次(我们那年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复读了),中间发烧一次,寒假一次。
这一年里,我们真的是一个月放23个小时的假,回家不合算,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
每次放假我都会给我妈打个电话,每次都想哭,想回家,有几次没忍住,我在这边哭,我妈在电话那头也哭。
那个时候可能是真的想家了,想我爸想我妈了。
再然后就是现在了,大学。
半年回家一次,时常给他们打个电话,还是很少会想家,几乎没有。
这么多年一个人在外求学,早就学会了应对那些繁琐的事。
这么多年在外面受了委屈,和同学闹矛盾,和老师不对付……都没有给家里说过,没有那个习惯,也不想让他们知道。
这么多年慢慢长大了,懂了我妈当年说的晚上担心的睡不着觉是怎么回事,学会了报喜不报忧,了解了他们的不容易,学会了平衡我对他们的不满和他们对我的付出。
我的父母在很多方面可能都不合格,他们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只在意结果不关心过程,我有怨,有不开心,但这些东西不能拿出来,我必须在它们稍微冒点头的时候就抑制住,否则就会伤人伤己。
离家8年,我真的很少想家,但我知道,那是家。
某一天,当全世界都背叛了我,那个地方都不会变,它永远在那里对我敞开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