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水心
到今天为止,我整整31岁了。
生活,向来需要仪式感,这和矫情无关。人生的又一个十年开启。一边告别,一边开始,如何与君共勉?
如果,你问我,嘿,姑娘,30+了,感觉怎么样?
我会说,很好啊,我还真是非常喜欢,我现在的这个年纪,工作、读书、学习、日行一善,一切都是自己向往和期待的样子。
我想借用杜拉斯在《情人》一书中所写,与你年轻时候相比,我更喜欢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
“倍受摧残”是假,也不是真的喜欢泪沟下坠法令纹横生的外表,而是日渐明白,岁月在容貌之上留下痕迹的背后是成长,那里有阅历的沉淀,有念念不忘的初心,还有对自己的那份自知和感悟。
我望着镜子里的自己,那眼角的细纹似乎在诉说,确实,比以前更好了。
今天是我31周岁生日,默默的收了粉色满天星、小黄鸭和亲朋好友的红包,夜晚,安静的与自己相处,开始盘点那些生命中的精彩瞬间和思考过去的30年成长了什么,未来如何过才不会辜负好时光。
01
20岁时,喜欢读张小娴、安妮宝贝、郭敬明、饶雪漫等青春疼痛系列小说、也喜欢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性格中多了一份多愁善感的色彩,光阴的巷口,那些唇红齿白的日子,那些年少轻狂,那些情窦初开的朦胧感,在我的记忆里翻得滚烫,都因我们共同经历一个叫做“青春”的时光。
20岁,即使跟舍友们熬夜通宵网吧追剧打游戏,脸上的胶原蛋白也呼之欲出。
24岁,大学还未毕业,半路退出考研队伍,经历多场大大小小的考试和现场面试,最后找到校园外的第一个落脚点,进了机关,那种感觉是兴奋又惶恐的。
初入职场,成长的机会永远比眼前的待遇重要,我感谢那个小煤都里的人和事带给我无尽的欢乐和美好记忆。
记得那年,写了一篇博文叫24岁,毕业工作那些所有,彼时,我最感慨的是一脚在社会一脚在校园的迷茫、角色转换和厚积薄发。
恋旧的我,总会翻翻过去的照片,每次看到那些记录点滴岁月的照片总能回忆起那个自卑、胆小、羞涩的小姑娘,心里惴惴不安。
一切好像还是昨天,摇身一变,7年一晃而过,这期间,遇见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无论是人还是事,所有的偶然背后都是必然,都有意义,这恰如其分的遇见都让我明白,什么叫做成长。
30+的我,纵使多么的自我感觉良好,可还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喔,原来,真的不是永远不失少女的模样了。
年轻固然很好,可年轻同时还意味着青涩。
02
总有人会说,我很羡慕你现在的生活。
“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每天生活过的丰富又灿烂”
“你现在最大的财富是自由,好好享受这份自由,想去哪就去哪”。
也有人说,“我一直是个特别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踏实和笃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曾经总是焦点在外羡慕别人种种的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与自己对话,因为我知道,
这世上,比自己优秀的人很多,不如自己的人也很多,根本缺乏一个可以比较的标准,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跟随自己的潜意识,她会指引我找到心的方向,然后确定目标,分步骤执行,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成长方式。
终于,慢慢地,我成为自己曾经期待的样子。
我觉察到,一切皆因我开始向内关注自己,我喜欢我现在的自己。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别人,但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跟心理学同修们说,迄今为止,2018年,是我过的最舒坦最幸福的一年,因为意义非凡,我愈发的心灵自由。做了自己的定海神针,再也没有人可以撼动消耗自己的能量,最重要的是,没有自我内耗,甚至,不夸张的说,我能感觉到每天积攒的心理能量,一点点在沉淀。
03
31岁,不同的是对年龄有了觉知,还有一份淡淡的焦虑。
跟虚假的美好相比,残缺的真实更美丽。
31岁,如果没有一丝焦虑,那是假的。我把这种淡淡焦虑理解为缓冲剂。适当的焦虑是有意义的,某种程度上,它更能激发一个人的内在动力,逼迫你走得更远更广。
前不久,天下女人专栏一篇名为当“妈妈”的周迅能不能治愈中国女性的集体焦虑的文章深深的触动了我。
大意是说44岁的周迅被吐槽身材走样皮肤松弛,脆弱不已,面对衰老带来的恐慌,她还没准备好接招。
衰老,明明是自然规律,可即使周公子这样的大咖,自出道以来红了20多年,依然没有心理能量和勇气来接纳和面对这个事实。
当然,你可能会说,娱乐圈的明星是公众人物,从事的工作和行业环境不允许你衰老,其实,普通女性面临的情况同样艰难。
周公子只是中国广大女性的一个缩影,每个感叹和评论周公子的人其实都是在说我们自己,这背后的集体潜意识就是焦虑。
其实,年龄带来的焦虑,不只是衰老这么简单。
30-45岁之间的女性,需要在妻子、母亲、女儿等多重角色之间切换,这个社会对新时代的女性有太多的期待,一个有魅力的女性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穿高跟鞋也能穿跑鞋,能喝茶也能喝点小酒,还要智慧优雅可爱,如果在职场上有所成就就更好了。
更可怕的是,如果你还未婚,可能要背上“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骂名”。
面对这些来自内外的种种压力,当你独自走过艰难险阻,一定会感激当初一声不吭咬牙坚持着的自己。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世俗的眼光成为评判的标准,也不要被焦虑吞噬,做好你自己,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天意。
不论怎么样,都请取悦自己,记得初心,才知道去往哪里。
04
31岁,自律者自由。幸运是努力的附属品。
习惯于觉察、总结、规划。每年,我都会很有仪式感的对上年盘点对来年做一个详尽的规划,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读什么书,去什么地方旅行,收获成长什么。
27岁,因一段关系,接触心理学,认识我的心理学启蒙老师,北京红茶紫烟心理李涛、姜辉丽老师,将我从生活的泥潭当中拯救出来,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也因此,走上了学习心理学自我成长的道路。
后来认识亦凡心理杨喜娥老师、321和谐心理黄娟博士、催眠导师沈建教授等等,跟着不同流派的老师学习,更加让我见识心理学的博大精深,所有的导师们,对我来说,既是雪中送碳,又是锦上添花,在我的成长道路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去年,偶然一次跟我爸爸的聊天,他说,到底什么是心理学,摸不着看不见,我兴奋的手舞足蹈,言语上却无法精确的表达这些年心理学到底是如何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从自卑走向自信,那是我第一次很正式的去思考,心理学的意义。
在我看来,心理学就是关于感受的一门接地气的学问,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生活的更好、更幸福。
学习心理学,不是用来看透人心的,而是用来理解和接纳的,你会发现,这世界上的很多问题,是不需要处理的,潜意识深层的东西被看到就是疗愈的开始。
因为,看见就是爱。
越往后学习越发现我们遇到的问题都具有普遍性,我是一切的根源,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慢慢开始寻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去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抱团成长,让更多人用心理学去幸福自己和家人。
2017年12月,发起成立“心灵氧吧”团体心理成长沙龙,起初组建这个沙龙活动是源于特别朴实的愿望,就是成长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父母、孩子、伴侣等多重角色,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婚恋、亲子教育等一些问题,当遇到问题无处诉说的时候怎么办,于是就萌发了成立以专业心理学为依托,融合多种心理学技术,邀请专业心理导师陪伴互相抱团成长的这样一个团体。
课程设计包括321和谐心理、意象对话、催眠体验、沙盘游戏疗法、家庭系统排序、心理学释梦、曼陀罗绘画、华罗牌体验、生命数字、音乐治疗、瑜伽、走冰山:认识自我体验共12个主题50节课,心灵氧吧自从运行以来,最要感谢杨喜娥老师的无私奉献,还有其他导师、好兆星的团队的帮助,才让沙龙成功的运行了42期。
四年了,我唯一自豪和骄傲的就是心理学习的坚持。
05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31岁,我开始重新拾起瑜伽和走进爵士舞。
瑜伽和爵士舞,一动一静,犹如我的性格,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往往,极端的都是一致的。
瑜伽之于我,是生命的动力之一。
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运动,它更注重内在,能触动人的心灵,它带给我的更多的是内心的宁静和身心灵的合一。
最喜欢阳阳老师的流瑜伽和她的每一次走心的练习。她说流瑜伽,就是一场流动的冥想。一节拜日式和串联练习,感受到的是身心的想通和内外力量的提升。
跟所有技术性的动作相比,我更喜欢阳阳老师給予大家的朴实忠告:“记住,无论什么样的体式,都请接纳,并且享受每一个当下”。
瑜伽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100多种的健康功效渐渐的开始在我身上体现。
如果说,瑜伽是整合身心,那么爵士舞就是释放“攻击性”。敢于攻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人”。
爵士舞,时而兴奋激烈,时而缓慢优雅,张弛有度,一张一弛间本质是一种自由而纯朴的表现,追求的就是愉悦和快乐。
NANA幽默、专业、风格多变的教学是我们都喜欢的,尤其是在舞蹈时的收放自如,我觉得这是女孩子最美丽的时刻。
舞动的优美与否除了不断的刻意练习技巧所得,还得益于心的敞开程度。
爵士舞,每一次的练习都是和身体的一次链接,很自然的流露,释放了内心的感受,每一次都是为自己而舞!
每周至少3次瑜伽,2次爵士舞,1次面对面心理课,听樊登讲1本书,读1本书,码1万字,输入与输出同步进行,这种时时与自己的惰性做斗争,又在一次次斗争中超越自己的过程,正是自律带给我的阶梯式进步人生。我突然觉得,这种自律带来的自由,恰恰就是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
自律很苦,自律也很酷。
自律,真的可以改变生活。
面对31岁,更好的心态不是对抗,而是接受。就像我的瑜伽老师,阳阳所说,“接纳并且享受你的现在,有些东西急不来,只能时间给”。慢慢的会发现,年龄只是一个数字。
31岁,正确认识压力和焦虑,年龄的增长带来的是成长,智慧和力量。
31岁,我将用力拥抱你!
愿我的好状态可以一直持续,也愿我爱的大家都能与这个世界温暖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