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笔记003:外感咳嗽篇

因为疫情,全国闭关,灵兰中医推出了外感病专题一分钱购买,可以看到2月29号。我趁机购买了这个课程,重点看了外感病诊疗和咳嗽专题。内容很多,这周就简单做个读书笔记吧。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1. 《黄帝内经·咳论篇第三十八》是专门论咳的。它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这一点就跟西医区别开来了。西医治咳,专注在肺,例如咳嗽涉及的西医病种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肺囊肿、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肿瘤,病位全部在肺。

《黄帝内经·咳论》中,详细描述了五脏、六腑引起的咳嗽的不同情状,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定位病位。

肺、心、肝、脾、肾等五脏引起的咳嗽有什么不同的情状呢?

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肝咳之状:咳则两肋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肋下满。

脾咳之状:咳则右肋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等六腑引起的咳嗽有什么不同的情状呢?

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大肠咳之状:咳而矢气。

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中老年妇女咳而遗尿,可予神效五苓散加杏仁或麻黄)

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咳嗽的中医分型

两大类分别是: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外感咳嗽又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湿瘟咳嗽。

内伤咳嗽分为:肺寒咳嗽、肺热咳嗽、痰湿咳嗽、水饮咳嗽、外寒内饮咳嗽、少阳枢机不利咳嗽、气虚邪恋咳嗽、食积咳嗽、妊娠咳嗽。

风寒咳嗽的症状和治法:

痰稀薄白、鼻塞流清涕、喷嚏频频、恶寒头痛,或有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剂:止嗽散、杏苏散、麻黄加知母汤、中成药通宣理肺丸。

风热咳嗽的症状和治法:

黄痰或白粘痰,口干、咽痛、便秘、尿赤、身热、喘息、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少津、脉滑数。

方剂: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石甘汤、羚羊清肺颗粒、蛇胆川贝液

湿瘟咳嗽的症状和治法:

咳嗽有痰、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厚、脉濡数。

(身重说明体内有湿,舌质红是有热,舌苔黄厚是有湿和热)

方剂:甘露消毒丹、升降散。

肺寒咳嗽的症状和治法:

痰稀白、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受凉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紧。

(畏寒怕冷、手足不温都是有寒的表现,苔白舌淡、脉紧都是有寒)

治法:温肺散寒

方剂: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

肺热咳嗽的症状和治法:

痰粘黄,不易咳出,常见咽喉痛,鼻流黄涕,舌红苔黄、脉数。

方剂:泻白散合瓜蒌牛蒡汤,成药清肺抑火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4,848评论 0 33
  • 论人法于天地 [原文]人者,上禀天,下委地,阳以辅之,阴以佐之。天地顺则人气泰,天地逆则人气否。天地有四时五行,寒...
    天一书社阅读 6,524评论 0 18
  • 早起累积到现在已经完47天了!时间5:02分~5:24分.每当我睁开双眼的时候 我就会先拉开窗帘打开窗户 早上的阳...
    紫蝴蝶芬阅读 203评论 0 0
  • 陪伴是最好的爱, 可以抵挡世间所有的坚硬, 可以温暖生命所有的岁月。 周二下班...
    小圆圈圈阅读 199评论 0 3
  •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为了进一步引起众生对《地藏菩萨本愿经》及地藏王菩萨不可思议功德的了解和尊重,本师释迦牟尼佛运用他...
    喵口三三阅读 1,291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