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我们讨论军工总是要带着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心情。但有一种例外,印度军工。
作为不朽的传奇,印度军工以其超乎常理的姿态成为大家心中难以逾越的丰碑。
自从印度圣雄甘地以其“非暴力,不合作”思想领导印度人民从英国殖民者手中获得独立以来,印度一直有着一颗大国的雄心。从现实角度上看,印度也确实具有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的潜力。文化上,印度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人口上,印度有着十多亿的人口。国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地处南亚次大陆,毗邻印度洋。国际政治环境上也有中国难以企及的良好氛围。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可有时候人越是拿着一手好牌越是会不知道该怎么打,这种情况用在印度身上再恰当不过。印度大国雄心在实现的过程中,产生了这样那样让外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首先声明,浊在这里举几个例子并不是为了嘲笑印度军工,而是试图去透过现象发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LCA(轻型攻击战机)是印度试图实现国防工业自主化的重要举措。该项目于1983年由印度政府提出,1988年底完成任务规划,1990年完成初始设计。首飞原定于96年7月,后推迟到99年中,最后在2001年1月5日的试飞,于2008年进行第二次试飞,截至现在(2016年!)仍未有大规模量产服役的消息,反而最近印度确定对外引进轻型单发战斗机 ,这使得自研LCA命运堪忧。
一型飞机耗时30多年依旧未量产,这在世界航空史是前所未有的。LCA一不小心获得了这样的一个尴尬记录。
如果难产三十年还算不上尴尬,还有更让人无语的事。
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印度首艘自造航母。2009年2月28日,印度海军举行了“维克兰特”号龙骨安装仪式。这次建造超乎寻常的“迅速”,2011年12月29日就下水了。
这速度可不是一般的快。一般一首舰艇下水是指船体基本完工,开始进行内部装备安装。可这首维克拉特号航空母舰的船体并没有完成,它下水的原因是钢不够了,是钢不够了,钢不够了... ...建造航母需要的是特种钢材,印度在建造的过程中显然没有提前关心钢材的消耗情况,以至于建到一半才发现钢不够了,一时半会钢材等不来,人家造船厂嫌弃它不干活又占着地方,给赶下水了,赶下水了,赶下水了... ...
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哪怕以再严肃的语气去描述,它依旧像一个段子。
笑过之后,更多的是需要反思。印度作为一个如此有潜力的国家,却产生如此多啼笑皆非的事情。这背后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原因是什么呢?
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习他们哪些优点,改正哪些缺陷。下一集将对此做一个分析。
个人浅见,不成参考,但作拙砖,以引美玉。
化浊 2016-10-15 夜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