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如今的广东行政区划图上看,茂名拥有非常广阔的海岸线。然而在抗战结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茂名是没有出海口的。所以茂名现有的海岸线从何而来?
一、溯源:州县整合与县域交换。
在旧高州府范围内,曾经存在诸多州县。按下他们各自的名称及由来不表,只需知道的是,在宋开宝五年(972)的行政区划调整中,潘州被撤并入高州,南巴县、潘水县被撤并入茂名县,良德县、保宁县被撤并入电白县。通过这次州县整合,原本与海洋没有亲密接触的茂名和电白从此拥有了海岸线。
经历宋代的行政区划调整后,一州(高州)两县(茂名县、电白县)的体制确立,但州治和县域并未彻底稳定。到了明洪武九年(1376),复府后的高州以茂名县治为府治,即原潘州和今高州市区所在,电白县则失去了府治地位。及至成化三年(1467),因县治被贼寇所毁,电白被迫南迁以神电卫为新治,并将旧县治一带的原良德县地划归茂名县。作为交换,茂名县将南巴县地划归电白县。自此直至民国,高州府治和茂名、电白两县的境域终于稳定下来。
二、困局:梅菉失守与茂名被堵。
梅菉原跨茂名、吴川两县地盘,前者占十之六七,后者占十之三四。因其交通便利、商业繁盛,乃是广东南路的客货集散重镇。在民国废府州厅改县、高州府被撤销后,茂名县失去了作为州府首县的地位,于是吴川县趁机发难,与茂名县争夺梅菉的所有权。由于双方一直相持不下,梅菉逐渐走上独立之路。
民国二年(1913),梅菉被改设独立区署,直属广东省政府管辖,茂名县名义上拥有主权。
民国十五年(1926),在驱逐邓本殷八属联军后,国民政府改梅菉区为梅菉市政筹备处,预备建市事宜。然而因梅菉居民不堪市政苛待,加上吴川和茂名持续争界,建市始终反复无常。
民国二十一年(1932),因不符合《市组织法》和长期的争界,梅菉市被撤销,改设梅菉管理局,仍然采取省直管方式对两县争界和稀泥。
民国二十六年(1937),因内政部认为梅菉管理局的设置不符合设治局标准,于是为保住现有的饭碗,梅菉管理局呈请吸纳周边乡镇地盘改制为县,旋以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此议搁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梅菉管理局终于改制成功,只是这次成功要以茂名县割让沿海地段为代价。在获得割让的覃巴、三民、梅博等乡后,新的县份取“梅菉”和“茂名”首字,称作梅茂县。升格后的梅茂县下辖两镇(同德、康平)六乡(岭尾、博茂、蓝溪、梅博、覃巴、王村港)。
随着中共建政,吴川县和梅茂县在1952年4月合并为吴梅县,并于次年复称吴川县。鉴于此后吴川县的驻地一直放在梅菉,所以茂名已无取回梅菉一带出海口的可能。换言之,吴川成为了争界的赢家,茂名通往海洋的道路被堵住了。
三、分治:茂名南迁与高州自立。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这种需求给茂名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历经部委考察、专家建议和总理批示后,茂名县于1958年8月26日分出了茂名工矿区市。新的茂名工矿区市不仅带走了沿用千年的“茂名”招牌,而且获得了卫星公社全部和火箭公社大部分的地盘,即今茂南区除山阁镇和羊角镇以外的地域。至于火箭公社剩余的小良,则被划归电白县。
除划出工矿区市外,茂名县还割让了别的地域:兰石、龙首、高栈等划给吴川县,南盛划给化州县。在割让上述地域并失去“茂名”招牌后,原茂名县和信宜县合并,重新使用“高州”的招牌,改称高州县。尽管1961年信宜县重新分出,但原茂名县还是捎带上原属信宜县的深镇、古丁、马贵三镇继续自立门面作“高州”至今。
相对于茂名的分治,电白在这段时期则有所扩张。除接收小良外,电白县还一度获得了原属吴川县的覃巴公社,不过很快又原地奉还。在此次行政区划变更后,茂名、高州和电白三地的版图暂时稳定下来。
四、南进:茂港始末与电白改区。
茂名市成立后,虽然转手了北部山区,但仍然和其他原高州府县份一样,归湛江地区管辖,直至1975年11月22日才升格为地级市,不过此时的茂名市境域仍然只相当于今日除山阁镇和羊角镇外的茂南区。在无望光复梅菉的情况下,茂名只能另辟蹊径通往海洋,而电白就是最理想的目标。
1983年7月,因地市合并的推行,湛江市和湛江地区合二为一,但新成立的湛江市无法完全管理原湛江地区的所有县份,是故茂名市得以承接电白、高州、信宜、化州四县,初步奠定今日茂名市的版图。此次行政区划变更,同时为茂名的南进埋下伏笔。
1985年,在取得四县管辖权之后,茂名将原有地盘加以整合设区,因地处原茂名县南端,而称作茂南区。
1987年,因群众要求和上级批准,高州县分界公社将山阁等八个大队划归茂南区,成立山阁公社,此即今日茂南区山阁镇的由来。此后茂名和高州之间的分界基本稳定。
1992年10月,以电白县南海镇为基础,茂名在广东省人民政府的批准下,设立水东经济开发试验区,将触手重新伸向了海洋。
1993年6月,高州撤县设县级市,名义上由广东省直管。尽管新的高州市实则由茂名市以“代管”名义继续管治,但南茂名与北茂名的疏离已是事实。
2001年1月22日,在经过多年准备后,茂名以水东经济开发试验区为基础,从电白县割取羊角、坡心、七迳、小良、沙院和南海六镇,正式设立茂港区,通过增设市辖区的形式,结束了自1947年梅菉失守以来没有直接出海口的局面,开辟了通往海洋的新道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水东经济开发试验区是茂港区的前身,但水东是电白的县治,所以茂名未能对其直接下手。而在茂港区设立以后,茂名仍未放弃对水东等强镇的欲望,以至于在当地论坛上出现过茂名意欲吞并水东、迫使电白迁治的传言。
或许是考虑到利益纠葛等复杂因素,茂名采取了更加婉转的做法。2014年2月,通过捆绑设区的形式,茂名成功将茂港区和电白县在法理上合二为一,组建了新的电白区。市辖区的扩张,使电白完全成为了茂名的一部分,为茂名带来了广阔的海岸线。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撤县设区并非挂个招牌就可以完成的事,还有很多部门和机构需要完成改制,背后的利益纠葛需要厘清明细。是故茂名多管齐下,一方面以滨海新区、高新区、水东湾新城等私设区域持续消化电白、保住海岸线战果,另一方面又于2017年9月18日将羊角镇从电白区划归茂南区,巩固了自己的基本盘,同时延续着自己的南进大业。
五、结语。
高州、茂名和电白三者的关系,其实是很有趣的。在行政区划上,高州和茂名分家才六十多年,电白则是直至改区才真正被茂名收入房中。然而截至目前,我所接触的高州人在做自我介绍时,暂未见到有自称是茂名人的;与之相对应的是,部分电白人却是很自然的自称茂名人,而这种情况在原茂港人身上可能更为明显。或许这样的情况,也是茂名南进的另类体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