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从播出火到现在,凌玲第三者插足,成功破了陈俊生和罗子君的婚,得偿所愿荣升陈太太。
看剧的观众,都说陈俊生渣男形象智商下线,小三凌玲心机重段位高,其实不过是各取所需而已。
陈俊生和罗子君十年的婚姻为何就那样轻松被凌玲所破?
看起来,她攻城略池,片瓦不留。
事实上,陈俊生给了她机会,罗子君也给了她机会,凌玲抓住了这些机会。
在陈俊生和罗子君的那场离婚官司中,贺函所提供的那份扭转局势的证据,我们看到了陈俊生一年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出差或者加班。
也就是说,他和凌玲一起加班的时间多于陪老婆孩子的时间。
独自加班的陈俊生就这样日复一日的给凌玲提供着惦记和靠近的机会。
相比较罗子君的各种猜疑和作,这个善解人意陪他加班的凌玲多么难能可贵。
对陈俊生来说简直了,太暖心了。
而罗子君动不动的猜疑和各种作,比如查看陈俊生的手机,去辰星大闹,一次又一次的突出了凌玲的善解人意和体贴入微。
自从结婚后就一直过着富太太的生活,两个人之间的话题除了今天买了什么和孩子,似乎没有一个共同的话题。
他们之间仿佛是在一个空间里的不同世界的人。
罗子君和陈俊生婚姻里的关系,就像田径赛跑。
裁判鸣枪后,两个人同时起跑,一个人临时跑不动了,另一个人对她说,我们只要有一个到终点就算赢了。
于是她留在了原地或者场外,他跑着跑着还是觉得要是有一个人能陪他一起跑,能够彼此加油打气就好,可是她离得太远了。
作天作地、不思进取、经济和生活方面的完全依赖,是罗子君给凌玲的机会。
正如凌玲所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个巴掌拍不响,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对比就没有出轨。
我们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陈俊生和罗子君都给了凌玲机会,而凌玲也抓住了这些机会。
他加班不舒服时送药送关怀,他加班她也陪着他加班,帮他整理资料,帮他宽心等等。
罗子君四处找小三的时候,陈俊生在凌玲面前说她各种不是时,凌玲以退为进说着罗子君的好和自己一厢情愿的付出。
寥寥几句、简简单单、不费吹灰之力,成功收获了陈俊生对她的愧疚。
她明明不是因为他离的婚,一番话说出来,让他内疚地以为真的是因为他离得婚。
然而,凌玲相中陈俊生是因为物质,陈俊生选择凌玲是因为精神。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故而称为缺失性需要,即是生理和安全需要。
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要称为生长需要,因其满足有益健康、长寿、精力充沛。
需求层次论的精髓是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以满足,高层次的需要才会成为主流需要。
凌玲是缺乏安全感的,与富太太罗子君比起来,长期在经济上的不济,使得她对于优渥物质生活的向往更强烈一些。
凌玲最想要满足的是对于安全的需要,即对于安全环境、优渥物质生活的需要。
对于陈俊生而言,凌玲最想要的因为工作、因为微薄收入而产生的不安,他是没有的。
陈俊生想要的是理解、包容、支持这种更高层次的需要。
他们不过在“爱”里,各取所需。
也许看起来是陈俊生“不可救药的爱”,其实不过是凌玲的步步紧“逼”。
也许看起来世陈俊生搬出情人、搬出父母与子君讨价还价的、让继子佳清睡床平儿睡地板、悉心照顾佳清不管平儿,智商下线、各种渣,其实他只是被套路。
当各取所需的平衡被打破。
当陈俊生某一天看清楚那些套路或者凌玲变成另外一个罗子君。
当陈俊生无法满足凌玲对于物质的需求。
陈俊生和凌玲,终究要桥归桥、路归路。
他能喜欢当初的凌玲,厌烦当初的罗子君,也能讨厌后来的凌玲,喜欢后来的罗子君。
正如剧情的发展,陈俊生开始嫌弃凌玲的心机重,对她大小声、不再好言好语。
对于子君,他日渐后悔,一改离婚时的决绝,开始欣赏、帮助和讨好。
子君在段晓天那里受了委屈,他果断出手教训,再不像面对凌玲各类理由时的软弱和妥协。
陈俊生需要理解、需要支持、需要包容,他对佳清好,希望凌玲理解他对平儿好。
可是凌玲在平儿感冒时嫌弃会传染,平儿长久和陈俊生一起生活,她不情愿。
她的需求没有变,他的需求也没变。
他们当初各取所需的平衡被打破了,凌玲变成一个加强版的罗子君,他也变成加强版的陈俊生。
果然,不是凌玲段位高,也不是陈俊生渣,两个人都是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