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人,是真得“有滋有味”哦。他从上班那天起,大家都管他叫“师傅”。
毛师傅,自从上班后他就被分到了食堂,一个小伙子整日围着锅台转,对旁人来说多少有些尴尬,可是于他来说却是件开心的事儿。
他每天不但认真做完自己的工作,还主动得帮别人摘菜洗菜,一有时间喽就跑到大灶旁,认真得看老师傅怎么炒菜,还时不时得问这问那。由于他为人实在又勤快,老师傅们从不嫌他烦,都愿意搭理他,还有的老师傅,只要看他往身边一站,还没等他发问,就主动给他唠叨有些菜肴的做法和步骤,不知不觉中将“手艺”传授给他。
一来二去,他的手艺蹭蹭得长,他炒的菜也越来越受大家的欢迎。
食堂的工作,琐碎而劳累,毛师傅一干就是二十八个年头。
他热爱灶台边的工作,闲暇时还搞点小发明小研究什么的。他利用食材的各自特点,采用不同的制作方式,将看似简单的家常菜炒得有滋有味,有人开玩笑得说,谁做他媳妇可是有口福了。
他遇事爱琢磨,就拿常见的熘肝尖来说,怎么才能将肝炒得嫩而不生、熟而不老呢?他就此细心观察、仔细研究,基于工作场地的便利条件,不断尝试,最后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简单且实用的炒制方式。
首先将切好的新鲜肝片儿用清水冲洗干净,加适量水淀粉。蒜末少许,配菜依据个人喜好自定。都准备好之后,然后,也是最关键的——一定要将油烧热,就是热到快冒烟的地步,再把肝倒入爆炒,加蒜末炒香后铲出,最后炒制配菜,然后倒入炒熟的肝,加放全调料后出锅,一份滑嫩爽口的熘肝尖就OK啦(额这没出息的舌头,写着就流口水啦)。
他还研究着将蔬菜的“边角下料”充分利用,制作成“美味佳肴”。比如说辣椒尾巴、茄子尾巴,这些看似只能“扔”的东西,经过他用自配的汁料腌制,挂糊煎炸,然后放料炒制,最后做出来的成品,味道和大肉有一拼,香而不腻,十分诱人。
毛师傅对自己研究和总结出来的方法从来不“申请专利”,而是十分愉快得与大家分享。同事或朋友向他请教一些菜肴的制作方法时,他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条件允许的话还会示范给人家看,大有不将这个“临时徒弟”教会不罢手的架势。
他值班时卖完饭后,会从厨房出来进到餐厅,跟吃饭的人们聊哪个菜对味,哪个菜有些欠火候,还向大家询问对他做的饭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他会接受意见,听取建议,那认真劲儿,让人忍俊不禁。为此大家都笑称他为“菜痴”。
玩笑归玩笑,大家对他的手艺还是十分认可的。这从他主勺或值班的时候,来食堂吃饭的人数大增就会感知出来。因他的饭菜总是合大多数进餐者的口味儿,而且用同样的原料,他做出来的味道就比较香。大家对他的手艺拍手称赞。他在做饭时特别用心,让人羡慕得是他从不烦躁,还能乐在其中。在工作中享受快乐,这是最难得的。这与他倾心去做、精心烹调有关。
就拿普通的疙瘩汤来说吧,他是用蛋清来和面。在蛋清里兑上适量的水,再放少许的盐,叉开五指不停得转圈搅动,直到搅得大汗淋漓。
西红柿切成碎丁儿,用热油爆香后倒入所需水量,水开后将搅好的面疙瘩均匀得撒到锅里,待九成熟时放入蛋黄,最后撒上香菜淋几滴香油便可倒入旁边的大盆中。只见盆中红(西红柿)、白(面疙瘩)、黄(蛋黄)、绿(香菜叶)相间,飘出得缕缕香味让人闻到就禁不住流口水。
毛师傅做的疙瘩汤最绝的是不乱汤,汤水清澈,干净清爽,看上一眼就让人食欲大增。
每天他早来晚走,利用两头的时间在食堂后面开了一个小园子,在里面种些家常的蔬菜,待蔬菜有成熟的喽,摘下给食堂里的员工们来点“无公害蔬菜”,改善一下口味。
毛师傅秉承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不停地尝试,不停地改进,使得他用同样的原料做出来的味道要优于其他人。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也从一名食堂的普通炊事员逐步考取成现在的二级厨师,并在单位举办的多次大赛中获奖,成为名副其实的“灶旁技术人员”。
岁月呈现给他平淡的一面,他却将其炒香,与众人分享。
欢迎同田真十一起,用文字与世界相连~~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