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总是听到“思维导图”一词,但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昨天听了思思老师的课,了解到很多与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1974年,英国东尼.博赞,提出的脑力潜能开发,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二、八大类型及其作用 1.圆圈图
展开联想,描述细节,定义事物
2.树状图
分类内容
3.流程图
大方框写主题,小方框写流程,事物发展和内在逻辑
4.多重流程图
事物产生原因
5.气泡图气泡图
核心主题、分析解释、描述联想
6.双重气泡图
比较和对照
7.括号图
分析结构
8.桥型图
最左边写主题,往右边写相似主题或内容,描述相似关系。
如何创造思维导图呢?
三、创造思维导图的步骤
步骤一:纸和笔纯白的A3或A4纸张(横放),水性笔。
步骤二:中心主题和图像5分钟左右绘制,大脑“热身”。
步骤三:颜色丰富的,明亮的。
步骤四:分支和线条由粗到细。
步骤五:关键词语一条分支一个词语。
步骤六:层次与分类用字体、颜色等分层,序号可标可不标。
思维导图的运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连就地熟练的,需要在教学中慢慢渗透和运用,如板书的书写、学生作业的总结,都可以让思维导图发挥作用。希望从开学起,让思维导图成为教学中的常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