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史札记之范质
读范质这个人物,也算是百感交集吧!
这个人是个天才,无庸讳言, 作为宋代的第一个宰相,宋史列传的第一个人物,肯定有其过人之处,22岁能中进士,40岁能当宰相。他最关键就是做了五朝名臣(这个真不容易啊,还有个冯道)。能说出“人能鼻吸三斗醇醋,即可为宰相矣”这种话的人,也真是令人佩服。就说他三件事吧?
第一件,也算一个疑案了,当时赵匡胤从黄袍加身之后从陈桥驿回开封,当时有两种说法一是说范质率领王溥、魏仁浦一班旧臣上前责问,范质还对王溥说了“仓促将遣,是我们的错啊!”其追悔之心立显,另一是范质率众大臣出门迎候太祖归来。但就《宋史》所记:军校罗彦瑰举刃拟质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赵匡胤叱骂罗彦环。范质走下殿廷,握住王溥(这个当时就跪了)的手说:“仓促遣将,是我们的罪啊!”指甲掐得王溥的手几乎出血了。又当面质问赵匡胤说:“先帝世宗包养太尉您就像儿子一样,现在他遗体未寒,您怎么就这样做?” 最后才“质不知所措,乃与溥等降阶受命。”并且对赵匡胤说, 自古帝王有禅让之礼,现在可以举行了。又说:“太尉既然通过礼仪接受禅让,就应该侍奉太后如母,赡养少主如子,千万不要辜负先帝旧恩。”保全先皇(要知道,范质可是托孤的首席大臣啊)的后代,范质的归顺使赵匡胤能够不流血的进行了政权的更迭,不容易啊。
第二件,《宋史》所记: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唐及五代犹遵此制。及质等惮帝英睿,每事辄具札子进呈,具言曰:“如此庶尽禀承之方,免妄庸之失。”帝从之。由是奏御浸多,始废坐论之礼。这件事无论怎样都是值得评论几句的,相权之失由此开始。另有一个说法是 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两种说法,不过第一种说法里面那个理由就有点胡说八道了。说范质等人畏惮赵匡胤英明睿智,怎么想都不对,一个9岁就是神通,22岁考上进士,40岁成为(后周广顺初年(951年),郭威加拜他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第二天,兼任参知枢密院事)宰相的人,会畏惮皇帝的英明睿智。不过怕是怕的,不过恐怕不是怕皇帝英明睿智,而是怕皇帝的猜疑和生杀大权。要不然怎么会推荐赵光义、赵光美、赵普、吕余庆等人。这可都是赵家兄弟及子侄,艰难。
第三件,不过在临终时,范质“戒其子旻勿请谥,勿刻墓碑。”这个不知道是不是仿效武则天的无字碑,由后人评述。不过赵匡义对他的那个评价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范质还给自己的下一辈写了一首诗,也算是很有意思了。
范质《戒儿侄》
去年初释褐,一命列蓬丘。青袍春草色,白纻弃如仇。
适会龙飞庆,王泽天下流。尔得六品阶,无乃太为优。
凡登进士第,四选升校雠。历官十五考,叙阶与尔俦。
如何志未满,意欲凌云游。若言品位卑,寄书来我求。
省之再三叹,不觉泪盈眸。吾家本寒素,门地寡公侯。
先子有令德,乐道尚优游。生逢世多僻,委顺信沈浮。
仕宦不喜达,吏隐同庄周。积善有馀庆,清白为贻谋。
伊余奉家训,孜孜务进修。夙夜事勤肃,言行思悔尤。
出门择交友,防慎畏薰莸。省躬常惧玷,恐掇庭闱羞。
童年志于学,不惰为箕裘。二十中甲科,赪尾化为虬。
三十入翰苑,步武向瀛洲。四十登宰辅,貂冠侍冕旒。
备位行一纪,将何助帝猷。即非救旱雨,岂是济川舟。
天子未遐弃,日益素餐忧。黄河润千里,草木皆浸渍。
吾宗凡九人,继踵升官次。门内无白丁,森森朱绿紫。
鹓行洎内职,亚尹州从事。府掾监省官,高低皆清美。
悉由侥倖升,不因资考至。朝廷悬爵秩,命之曰公器。
才者禄及身,功者赏于世。非才及非功,安得专厚利。
寒衣内府帛,饥食太仓米。不蚕复不穑,未尝勤四体。
虽然一家荣,岂塞众人议。颙颙十目窥,龊龊千人指。
借问尔与吾,如何不自愧。戒尔学立身,莫若先孝弟。
怡怡奉亲长,不敢生骄易。战战复兢兢,造次必于是。
戒尔学干禄,莫若勤道艺。尝闻诸格言,学而优则仕。
不患人不知,惟患学不至。戒尔远耻辱,恭则近乎礼。
自卑而尊人,先彼而后己。相鼠与茅鸱,宜鉴诗人刺。
戒尔勿旷放,旷放非端士。周孔垂名教,齐梁尚清议。
南朝称八达,千载秽青史。戒尔勿嗜酒,狂药非佳味。
能移谨厚性,化为凶险类。古今倾败者,历历皆可记。
戒尔勿多言,多言者众忌。苟不慎枢机,灾危从此始。
是非毁誉间,适足为身累。举世重交游,拟结金兰契。
忿怨容易生,风波当时起。所以君子心,汪汪淡如水。
举世好承奉,昂昂增意气。不知承奉者,以尔为玩戏。
所以古人疾,蘧蒢与戚施。举世重任侠,俗呼为气义。
为人赴急难,往往陷刑死。所以马援书,殷勤戒诸子。
举世贱清素,奉身好华侈。肥马衣轻裘,扬扬过闾里。
虽得市童怜,还为识者鄙。我本羁旅臣,遭逢尧舜理。
位重才不充,戚戚怀忧畏。深渊与薄冰,蹈之唯恐坠。
尔曹当悯我,勿使增罪戾。闭门敛踪迹,缩首避名势。
名势不久居,毕竟何足恃。物盛必有衰,有隆还有替。
速成不坚牢,亟走多颠踬。灼灼园中花,早发还先萎。
迟迟涧畔松,郁郁含晚翠。赋命有疾徐,青云难力致。
寄语谢诸郎,躁进徒为耳。
后人对其评价如下:
郭威:“宰相器也。”
赵匡胤:“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
赵光义:“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者,但欠世宗一死,为可惜尔。”
王十朋:“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于列圣,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范质、赵普之徒,相与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时,有若李沆、王旦、寇凖。在仁宗时,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与守我宋之家法者也。”
司马光:“范质明敏强记,谨守法度。”
王应麟:“欧阳子、司马公之贬冯道,《春秋》之法也。我朝太宗谓范质欠世宗一死,所以立万世为臣者之训。”
吕中:“周之三相,待之不异,此‘殷士肤敏、祼将于京’之意。然太祖入京之时,王溥先拜,质不得已从之,故名臣言行录所以纪质而黜溥也。我太祖犹以为前朝宰相范质循规矩、重名器,持节无出质之右者,但欠世宗一死耳,则士君子进退岂可轻哉?”
《宋史》:“质临终,戒其后勿请谥立碑,自悔深矣。太宗评质惜其欠世宗一死。呜呼,《春秋》之法责备贤者,质可得免乎!
既然范质自己都不想给自已立碑,还是大家各自评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