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活着
“我会被音乐打动,被诗歌打动,如果有一天我不再被打动,我就会死。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被打动实在太重要了。”
02.岁月静好
在上海诸多的区里,我最喜欢静安和长宁的名字,或许这也是我搬家总不愿离开这片区的原因。
岁月静好,长久安宁。我不知道命名者最初赋予它们的寓意,我只是固执地照自己的心意解读了它。
03.《维梅尔》
“只要阿姆斯特丹国家美术馆画里,
那位静默而专注的女子,
日复一日把牛奶从瓶子倒进碗里,
这世界就不该有世界末日。”
04.知己
《两个人的晚餐》里说,送你燕窝的是人脉,送你辣椒酱的是知己。
我想,这就像是,我可以和很多人吃衡山路小洋房,但能一起吃路边摊大排档的却寥寥无几。
05.玛德琳
用喃猫和饭书的方子,复刻了《追忆似水年华》里的玛德琳。掰下一小块,蘸点茶水送到嘴边,所有关于塞纳河畔的记忆好像都在味蕾间满口复苏了。
06.老房子
深夜十点的路口,等待红绿灯。马路对面是去年住过的房子。忍不住抬头望向五楼的窗台,屋里没有光,阳台那面白色的壁橱还依稀可见。
从前我在家的时候,灯总是点亮到很晚。在那间屋子吃过涮锅烤肉,也看过午夜电影。如今我搬走了,它会寂寞吗?
07.无题
我脑子里的想法从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我清楚地知道我受到了哪些人的影响。毛姆、梭罗、茨维格、海明威,这些人的声音总在我的脑海里。他们重塑了我看待世界的眼光,也雕琢着我的心。
我不需要读完一个人所有的作品来决定要不要喜欢他。只要有那么一两句打动我,他就将永远被我记住。
08.自己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只有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人的前半生都在认识自己,后半生则在学习接纳自己。
09.教育
到了这个年纪,越来越能体会教育的意义。它绝不仅是初入职场的一纸文凭。真正的教育是当一个人将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后所剩下的东西。
我已经记不得许多历史事件的具体年号了,更解不来什么万有引力定律或自由落体,但我仍然无比感念这么多年倾注在校园的时光,让我成为今日之我。
10.巴黎八分钟
巴黎八分钟,也是让世界沸腾的八分钟。巴黎人的浪漫已经深深刻在他们的骨血里。
只是,三年后,这个世界会好起来吗?
11.上帝
上帝为了补偿人间诸般烦恼,给了我们希望和睡眠。
一觉睡醒,谢谢上帝。
12.旅行的意义
很喜欢的一个知乎答案。
“去过一百个国家是种怎样的体验?”
“懂得世上没有绝对的正确,也能接受别人不同的三观及其衍生的思考方式。”
13.周末仪式感
这世上,没有人会不喜欢周五的夜晚。
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想到人们可能正在期待着下班,或是正在赶往和家人朋友狂欢小聚的路上。重复的日子难免单调,所以人们才需要一个迎接周末的仪式感吧。
14.《幽梦影》
“吾欲致书雨师:春雨宜始于上元节后(观灯已毕),至清明十日前之内(雨止桃开),及谷雨节中;夏雨宜于每月上弦之前,及下弦之后(免碍于月);秋雨宜于孟秋、季秋之上下二旬(八月为玩月胜境);至若三冬,正可不必雨也。”
古人真的太可爱了。如果可以,我也好想给雨师寄一封信,最近的暴雨有点太多啦。
15.喀布尔
读过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也读过他的《灿烂千阳》。他说,每个阿富汗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战争、死亡和悲伤。
想到小说里的故事正真实地发生在那个遥远的国度,我就心痛不已。
16.漫漫长夜
和久未问候的朋友通了个电话,把前两天没读完的书翻来续读,充分享受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
想到厨房桌上那袋来自家乡的米粉,忽然就很期待明天的早饭,只想赶紧把这漫漫长夜睡过去。
17.人类高质量脱口秀
李诞说,一个人足够倒霉的话是不需要创作的,讲自己那点破事儿就完了。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创作源于生活又更高于生活。脱口秀的外在表现是调侃,内核是演员与现实世界相处方式的投射,在解构生活的同时不断重塑自我。
不知道我到底是爱脱口秀,还是爱这种生活态度。
18.广播
我有个非常古早的爱好,就是听广播。相比容貌,我更容易被人的声线吸引。擅自想象那个声音背后是一个怎样的灵魂,又有着怎样的面孔,是一件充满快乐的事情。
即使有机会,我也绝不愿一睹真容。
19.割裂的世界
每次翻到微博首页的转发,总给人一种正气凛然的感觉——倡导男女平等,抵制酒桌文化,拒绝低俗迎亲....诸如此类等等。有时候我很好奇,现实世界里的这些人都去了哪里?为什么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在虚拟网络和真实世界之间,我有一种深深的割裂感。
20.the End of the F***ing World
重温第五遍,厌世的叛逆少女和神经质阴郁男孩对抗这个绝望世界的一次逃离。又丧又甜的英式轻喜剧,荒诞又疯狂,孤独又治愈。
好想活成Alyssa的个性。
21.白日梦
多数人每天晚上做着美梦,早上醒来的时候发现一切都已成空。可是这个世界上有一群人,他们在白天做着别人梦里才敢做的事,并且把它变为现实。
每个时代都需要仰望星空的白日梦想家。
22.关于偏见
我时常提醒自己两句话。
“所谓常识,不过是人们十八岁以前偏见累积的总和罢了。”
还有一句,“人们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他们只是在整理自己的偏见。”
23.手机时代
华灯初上的城市,雨天地铁的车厢。
人们并肩而坐,用近乎一样的姿势,
静默地凝视着半举的手机,面无表情。
流着泪的车窗上,他们倒映的身影,
宛如相互隔绝的寂寞岛屿。
24.弱冷车厢
地铁快进站时,听到广播里说,“本次地铁实行分区调温,头尾两节车厢为弱冷车厢。”想到早些年在日本搭乘电车时,看到人家的弱冷车厢和女性专用车厢歆羡不已。
为城市在人文关怀的每一点进步而感动。(所以什么时候能安装车厢上方的行李架,换上柔软的坐垫,让我在南方湿冷的冬天感受到微微发热的座椅呢?)
25.夜曲
昨晚磕磕绊绊练了两小时琴,早上起来再试了试,我终于也可以“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了。
从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到肖邦的夜曲,接触音乐以来,感觉自己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
26.关于我
会偷懒,然后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懊悔反省;会贪玩追剧不看书,但内心惴惴不安充满恐惧;有很多缺点自己心知肚明,立志改进却迟迟没有行动。
知道自己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职场精英,只是一个还没有完全丧失进取心、不甘平庸的普通人。
27.奶茶日
周五是我和牛奶的奶茶日。
因为电梯里一直有看到茉沏的广告,吃好午饭,就迫不及待点了杯芋圆桂花琉璃冻。桂花清甜,乌龙茶香,满杯满口都是对周末的期待。
28.日子
不是日子重复导致了枯燥无聊,而是你枯燥无聊,却把气撒在了日子的重复上。
虽然我并不喜欢鸡汤,但我们确实要学会做一个懂得幸福生活的人。
29.乐队的夏天
没有乐队的夏天总归有些遗憾,每个夏天都值得为乐队疯狂的。如果有来世,真想做个摇滚人。
这辈子就算了,气质差很远,天分差太多。
30.王尔德
王尔德虽然毒舌,却是个诚恳的人。
“为了赢回我的青春,我什么都愿意做,除了锻炼、早起、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1.日子紧凑,天地狭小
每次从琴房出来,都要顺道逛盒马。
抱着大袋食材走在种满梧桐的街道。卖花的奶奶推车站在十字路口,晚风刚好。再过一个月就有糖炒栗子了。完全没有留意耳机里的旋律,满心里只有一句live in the moment。
日子紧凑,天地狭小。
“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
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
——林徽因《八月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