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知乎上,有人邀请我回答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心底产生的那种转瞬即逝的决心保持住?」
这是一个很学术化的描述,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翻译一下,那就是「如何由常立志,变成立长志?」;再通俗一点,就是「如何改变三分钟热度?」。我希望,我对于问题的理解是没有太大偏差。
很多年以来,我也是跟你类似的一人,一直到这两年左右的时间,我的状态才有所转变。这个问题的难点,不在于如何「保持住」,而在于如何「下决心」。
(1)
我记得上学那会,每到暑假、寒假放假的时候,我就会跑到图书馆借一堆的书,打包进行李箱,带回家,下定决心,假期要把这些书读完。
等真的放假回家后,常做的事情会是假期里人们常做的事情。对于当初下定决定读书这事情,完全抛之脑后。假期很快就结束了,返校的时候,发现原来怎么借出来的那些书,原封原样的再还回去。这感觉,倒是这些个书,到我家里旅游了一圈,度个假。
这桥段,几乎每次假期都要上演一次。我就在那琢磨,为毛我假期前下定决心要读书,在假期里我就是做不到呢?
假期之前,决心下的很好:这一堆书扛回家,一个假期埋头苦读,知识、技能获得很大的提升,自己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变,多么好的事情啊?
假期在家,某个百无聊赖、夜深人静的夜晚,昏暗的灯光晕洒在我扛回来的书本上,一时冲动,抽出一本,拿在手上,正要翻开一读时,看时钟已经十一点多了。想了想,这么晚了,还是早些休息吧。把书本放在床头,拉起被子,蒙上头,找周公聊天去了。
第二天一早之后,又是一天与家人其乐融融,或者找朋友胡吃海塞,或者找老同学沟通感情……读书的事情,丢在一边了,没那么重要。
这 种情境下,读书这事情确实没有那么重要,因为不读书,对我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原本想着,假期用工,会让自己能够获得多一些的提升,锦上添花,这是很好的 事情。有其他事情要做时,权衡下下读书,似乎不读也没有关系,再不济我也可保持在原来的水平嘛!放弃读书,选择做其他的事情。
我有些明白了,为啥我假期之前下定决心读书而整个假期一本都没读呢?原因在于,假期读书这事情,不是我必须要做、非做不可、不做会死的事情。
(2)
我发现,就我个人而言,只要不是必须做的事情,就有很大可能不去做。做与不做,当真要看自己准备做事情的心情。心情这事情,跟天气变化一般,变幻莫测,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哪块云彩有雨。随着心情去决定是否做事情,那就是一件没谱的事情了。
我某个情境下,受到某些冲动激发,一时间下定决心:想着在某个时候,或者某个条件具备之后,只一定要去做某事情。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的下决心做某件事情,而是给现在不想做这件事情一个非常合理、非常高级又非常具有欺骗性的一个借口。
一件事情,你现在不想做,你未来有很大可能也不会想做。一件事情,你如果必须要做,非做不可,不做会死的话,你现在肯定就会开始去做,哪怕只做很少的一点点。
那么,什么样的事情会是必须要做、非做不可、不做会死的事情呢?这是我接下来琢磨的事情。
(3)
我清楚了解到,在假期读书,并不是我不做会死的事情;我假期读书的目标,是让自己有进一步的提升,跟别人相比多用功、多些好的表现。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不了会怎样呢?不会怎样,自己至少跟之前差不多。
我在上学的时候,也想过去认真的健身,练出一身漂亮的肌肉。记得同年级有个同学,一身腱子肉,相当健美和剽悍。我的肌肉是比普通同学好些,比这个同学差一些。我好多次都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到跟这个同学一样的肌肉,或者练的比他还好。这个决心,一直没有执行,直到现在。
我现在的身体状态,比在学校那会胖好多,但是也还好,也不是那么胖的不可以忍受。这两三年里,一直不断的下定决心减肥,也尝试了各种办法,都没有能够坚持下 去。总是到了一定的阶段,比如减到了5-10斤,觉得差不多了,可以接受了,就放松了对减肥的坚持,慢慢的回归到常态,体重也回归到常态。
这些个事情,一直都没有去做,或者没有坚持到做成,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对我而言,这些事情都没有变成必须要做、非做不可、不做会死的事情。为什么这些事情没有成为我必须要做、非做不可、不做会死的事情呢?
(4)
无论假期读书,还是健身炼肉,亦或者是现在的减肥,我当初下决定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其实是想要实现一个比较性的结果,即使我要比自己之前好,我要比别人好。我们且把这种实现比较性结果的目标,称之为「比较性目标」。
这种比较性目标,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在比较时,常常会发现比较的结果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模糊的概念,带来模糊的目标;模糊的目标,难以清晰衡量;不能衡量,就无法管理;无法管理,事情就会变得怎么做都行,可做可不做都行。
前文提到了,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我往往会选择不做;即使做了,也是因为有做这个事情的心情。这是在太不靠谱了——设定比较性目标不靠谱,处于比较性目标而去做事也不靠谱。
什么样的人常常设定比较性目标呢?像我这类的,在目标方向上,处于中间位置的人。这类人很容易就会陷入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是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差,没有足够的动力做到足够好,即使差一点似乎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到这里,我明白了,为何人说从「优秀到卓越其实很难很难」的原因。追求比较性的结果,做的更好一些,提升更高一些,往往不能成为卓越的动力。
(5)
当处于中间状态的时候,往上走而走到卓越境界的动力实在不足,而往下走实在不需要什么动力。只要努力稍不足,与下面的比较就会往下掉。
当某一天,想要再跟下面比的时候,突然发现下面已经没有什么可比的了,自己已然掉进了那个最差的阶层当中去了。这时候,不甘、痛苦、恐惧,各种负面东西都来了。
出于摆脱这些不甘、痛苦和恐惧,原本比较性的目标就会发生了变化,变成一种绝对性的目标:我一定要摆脱现在的痛苦,而不是我要减轻现在的痛苦。
绝对性的目标一出来,做事情的决心也就来了,好多的事情,就由原本可做可不做的状态,变成了必须要做、非做不可、不做会死的状态。
绝对性的目标,除了来自底层的这种摆脱不甘、恐惧和痛苦之外,还可以来自顶层的「成为最好」的这种绝对追求。这种顶层的「成为最好」的追求,可能来自梦想,可能来自信仰。无论来自哪里,也是能够让人下定真正的决心,真心做要做的事情。
(6)
总结以上分析和讨论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到:
绝对性目标能让人下定真正的决心,让人行动起来做要做的事情;
比较性目标,则无法让人有足够的动力去改变,难以从优秀做到卓越;
具有绝对性目标状态的人往往位于顶层和底层,最容易改变和获得成功;处于中间层的人,往往容易设定比较性目标,最不容易成功;
到这里再回答一开始的问题,「怎样才能把心底产生的那种转瞬即逝的决心保持住?」
不要轻易做决定、下决心,没有决定、决心,就不存在保持住、不保持住的问题
如果要做决定、下决心,要确保所做的决定、所下的决心,是真正的决定、决心
通过深度思考,把下决心的事情变成必须要做、非做不可、不做会死的事情
至于下决心时,为何要深度思考,以及如何通过深度思考下决心,我会在下一篇关于深度思考的文章中探讨。
(7)
最后再说一点好玩的。
我发现,Deadline(截止日期)是个很伟大的发明,它的存在,让在其他时间里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在这个时刻变成必须要做、非做不可、不做会死的事情。
为什么呢?因为Deadline(截止日期)在那个时刻,带给你的就是恐惧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