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在谈论大数据,虽然很多专家告诉人们"大数据"并不是指数据很大,然而当我读了《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还是对大数据不甚了解,甚至依然认为大数据就是指数据很多、很大、很复杂,当然,有了更多的一点了解,就是大数据可以分析、预测很多事件、趋势,例如人们的生活习惯、潜在需求、可能的倾向行为等。而这恰恰也被很多的商家所利用,尤其是电子商务网站、一些博客网站等,总会看到"猜你喜欢",我想,这些大概都是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而得来的吧!
之于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规模时,自然而然地会产生非常庞大的数据,也会听到来自每个人、每个立场、每个角度诸多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到底是信号,还是噪音?则是企业经营者、管理者随时随地都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如果错把噪音当作信号,那么非累死不可,很多企业每天做死的忙,事实上稍一分析,你会发现,忙得都是重复发生的事,忙得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更糟糕的是,即便是如此这般的忙,企业的问题也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会反反复复出现。而如果错把信号当作噪音,那么显然,公司的经营管理方向就会跑偏,甚至最后造成了企业的倒闭、破产。
我们这些天在安徽某连锁超市做调研工作,调研工作免不了访谈、座谈、填写问卷等。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被调查者(尤其是普通员工)反馈最多的就是收入和福利问题(事实上,据我们了解,较之当地同行业同岗位的收入,他们的收入并不算低,至少是持平的,福利也不算差),还有很多声音反馈说,人员不稳定、流失率非常高、商品品类不丰富,人员经验不足等,很多管理人员听到这些问题时,以为只要提高员工工资、增加福利,加强培训、教育以及将商品品类丰富起来,公司就能发展得很好,事实是不是这样呢?我想肯定不是。
我们认为,更具实际意义的方法应该是先找到这个行业的本质,也就是什么东西是影响这个行业最关键的因素,然后再来分析这些不同的声音,如果是围绕着使本质的东西变得更强的,那么,它就是信号,应重视,否则就是噪音,应该屏蔽。比如说,在我们的理解,超市行业,最关键的就是"便宜和服务",那么只有围绕能够使我们的产品变得更便宜,服务变得更好的声音,才是信号,所以类似"建物流配送基地(统一仓储)、简化管理、优化流程管理、核算单品的利润率"等等,这些才是企业经营者应该重视的信号。
同样,当企业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关键的是减法,而非加法。还是以超市为例,我们听到很多的声音是"我们家超市商品品类不齐全、不够丰富",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思考的就是,我们是不是要对每个单品的利润贡献率进行测算,然后决定留那些商品,淘汰哪些商品,也就是优化商品的品类,而非盲目的增加商品的品类及数量。
坦白讲,我们的很多企业经营者,基本上不具备这样的思维方式,时常提"向管理要效益",总以为管理是越多越好,事实上,企业有一种病叫"管理过度",那么,衡量管理是不是过度的标准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标准就是管理是不是能够强化我们的核心业务,如果答案是"是",则管理是合理的,良性的,否则就是过度管理,空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