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是朋友——谈时间管理的本质(下)

1.据传,马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想赚钱,少读书,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想安心,多读书,高山流水,君子固穷。

2.还有一张图是这样:

3.微博大V万能的大熊发过这样一条微博:

会员问我在时间管理上有没有什么技巧,我说没啥技巧,就是一句话,做完再睡觉。

如今,很多人投入大量时间用于读书、学习、关注热点等等,但这些人往往就像上面图片所说的——买不起房。再结合大熊的话仔细想想,很多成功的人不见得了解所谓的“时间管理”,也不见得有多少学识,对吧?

到此,我们来谈谈时间管理的本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提到:

But there is an emerging fourth generation that is different in kind. It recognizes that “time management” is really a misnomer—the challenge is not to manage time, but to manage ourselves.

现在兴起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它认识到“时间管理”其实用词不当——真正的挑战不在于管理时间,而在于管理自己。

哎,这翻译,醉了。。。

这样看,一切便好理解。学再多的时间管理理论与工具,也不如真正地管理好自己。很多人能说会道,好像站在时代巅峰,但仔细一看,原来还没能管好自己。

这就是时间管理的本质。为什么呢?一方面,时间本身无法被管理,所以时间管理的本质不是管理时间;另一方面,时间管理是为了实现目标——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实现目标,而要实现目标,其根本还是管理自己。

但“管理自己”太泛,不妨将它更深入一步——比“管理自己”更直指本质的,是“行为管理”。所以这个公众号叫GetiDoers,因为我们首先要做一个Doer。

再进一步呢?比“行为管理”更直指本质的,是“有效行为管理”。学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到头来很少有效,然并卵。

我所理解的时间管理的本质,就是“有效行为管理”。最终检验我们人生质量高低的,不是学了多少时间管理工具,不是能聊多少时代趋势,不是看了多少本书,而是我们有多少有效行为。这些有效行为叠加在一起,便促成了最终的我们自己。换言之,最终检验人生质量的,是看我们最后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当然,前几代的积累、大环境等等,也是一种被动的“有效行为”。

现在,焦点转移到了“有效行为”上,那么,什么行为才是有效的?看看这个式子:人生的质量 ≈ 有效效率 * 一生的有效投入。我们要发力的,也正是在这些地方。

再回头看看时间管理的本质(上),就能发现:

我们不可能管住时间,我们能管住的,是自己。我们要管理的,也是自己。最终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在时间流逝下多做有效的事。至此,我们才终于恍然大悟:原来美妙的并非岁月,而是岁月中那个砥砺前行的你。

你看,通过不断学习时间管理,我们竟然消灭了时间管理,多神奇!也正是如此才算理解到了一定层次,正如张三丰和张无忌的对话:

“无忌,我教你的还记得多少?”

“回太师傅,我只记得一大半。”

“那,现在呢?”

“只剩下一小半了。”

“那,现在呢?”

“已经把所有的全忘了!”

“好,你可以上了…”

最后,来看几个问答: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什么?是有效行为管理。

什么决定我们的命运?是我们的行为。

但什么决定我们的行为呢?这是更本质的概念,将来再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是名赤贫者 行走于情感的荒漠 除了捧捧黄沙以及额间皱纹 时光再没留下什么 我是名赤贫者 奔走于理想的旷原 除了阵...
    慕暖堇色凉阅读 840评论 0 0
  • 前公司有同事要换单位 不知道从哪儿加了我的联系方式 之前跟他就不熟 多方打听我单位情况 很烦他啊 之前就不喜欢他 ...
    那就叫我帅气的名字都行阅读 85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