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两大前提: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p.s.注意:“效率”和“有效性”的区分非常重要——效率是指将事情做对的能力,有效性则强调做对的事情的能力。(本书标题中的“成效”也就是指智力工作者将智慧、创意运用到工作中)
谁是管理者?
本书的受众被定义为“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的管理者。
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
1)时间并不属于自己
2)被迫忙于“日常运作”
3)本身处于“组织”之中
4)身处组织内部,受到组织的局限
想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一些习惯
1)合理分配有限的时间
2)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3)善于利用长处、善于抓住有利形势
4)集中精力于少数领域
5)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技能一:合理分配有限的时间: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
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以计划为起点,他们以认清时间应该用在什么地方(即时间安排)为起点,然后再管理自己的时间,最后将零星的时间变为集中的整块时间。
管理者的时间很大部分是被浪费掉的:一方面,与其他知识工作者建立关系尤其费时间;另一方面,当组织规模较大时,人事决策会需要大量时间。
1.记录时间:通过抽样(3-4周,2次/年)对比时间使用效率,有意识优化时间使用方法。
2.时间管理:区分非生产性和浪费性活动
(1)哪些是不必要做的事情?——避免从重复性却不必要的事情中寻找成就感
(2)哪些是可以由别人代为参加的活动?
(3)哪些是浪费别人时间的活动?
3.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
(1)找出由于缺乏制度或者远见而产生时间浪费的因素
(2)判断人员是否过多
(3)判断组织是否不健全
(4)判断信息功能是否不健全
4.统一安排时间:估计“自由时间”,保留相当分量的整块时间,集中解决一些事务。
技能二:我能贡献什么以及如何发挥人(自己和他人)的长处
有效性的关键是重视贡献。
“贡献”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常见的贡献有三种:直接的成果;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培养与开发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1.发挥自己的贡献
(1)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水准及其影响——考虑产出最后供什么人使用(需要什么、发现什么、能理解什么)&有责任让别人了解自己
(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与上司、同事和下属的关系——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培养他人
(3)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例如会议或报告等——明确会议目的、收获,采用使会议更加有效的方法
2.利用别人的长处
(1)用人所长——一个职位,如果先后由2-3个人担任都失败了,那就肯定是一个常人无法胜任的职位,这个职位必须重新设计;职位的要求要严格,而涵盖要广;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同时考虑的绝不会只局限于这个职位;用人之所长,必须容忍人缩短
(2)如何管理上司——应当从正确的事情着手,并以上司能够接受的方式提建议
(3)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技能三:要事优先
一次做好一件事情恰恰是加快工作速度的最佳方法。
(1)拜托昨天——把遗留下来、不能再生成成果的工作尽量减少
(2)考虑事情的先后顺序(重要的是勇气)——重视将来而不重过去;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技能四:正确决策、合理行动
决策的五个要素:
1.了解问题的性质,制定相应的决策
了解问题的性质,若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可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深入区别“经常性事件”和”偶发事件”
2.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
了解决策最低限度应该达到什么目的以及满足什么条件
3.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
首先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
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人能够化决策为行动
需要回答:1)谁应该了解这项决策;2)应该采取什么行动;3)谁采取行动;4)这些行动如何进行,才能使执行的人有所遵循。决策的行动还必须与执行人员的能力相适应。
5.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对决策所预期的成果做实际的印证
如何进行有效的决策
(1)了解个人见解和决策的关系——有效的管理者会假定传统衡量方法已经过时了,需要靠决策前的“反馈”寻找合适的衡量方案
(2)合理运用反面意见——首先要找出为什么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意见;同时,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决策,更多的时候,我们的问题是如何改进【判断是否需要决策的标准:1)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2)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
(3)处理好决策与电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