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很多年的书,我敢说,读过的书大部分都忘掉了,别骂我,这是真的。
但是自己的实际能力的确提高了。
我回头想想,相比高中时候,大学时候,为什么那个时候我觉得很难的东西现在觉得很简单了?
真的是变聪明了么?没有,我觉得我的思维比高中的时候迟钝了,高中的时候脑子转的特别快,做题速度也很快。
真的是知识多了么?也不是,很多读过的书,不天天用的话很快就忘掉了。
那到底哪里强了?
我觉得是知识结构和经验不一样了。知识结构不是知识,具体的知识,比如一个公式如何推导,一段程序如何编写,或是一个结构如何设计之类的,用过很快就忘了。但是知识结构还是被留下了,有了这样的结构,丢掉的东西很快就能捡起来。因为知道知识之间的关系,知道什么是重点,什么是核心。就像一个人骨头长大了,虽然肉不一定多,但是可以通过迅速的补充知识很快的丰富和强健起来。一般第一次学习一门知识需要的时间是3-4个月,二次学习只要一个礼拜就行了。
另外就是经验,做事情需要经验,少走很多弯路,这个就不用我多说了。所谓的见识讲的就是这个。当然经验也需要总结,不总结的经验不好用,总是模模糊糊的。我建议大家总结自己的经验,日积月累,用文字记录下来,等到用时,就方便了。
最后讲一点,就是信心也不一样了。如果遇到我以前接触过的问题,比如用Solidworks设计一个机构,比如微加工一个器件,比如写一段有限元程序,又比如写一个自动控制算法,我会很有信心,知道自己能做,也知道怎么去做,大概要用多少时间,虽然具体的细节都还不知道。
做一件具体的事情,大的图景特别重要,需要计划和安排。有能力的人可以规划分析到很多细节,并提前预测到可能的问题。创新人才的特点就是能做自己没做过的事情,因为做一类事情,用的方法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不断挑战自己未知的领域,培养自己去做从来没做过的事情。这也是我这些年一直希望去做的。
在这里,所有的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总纲特别重要。如果编写过中型软件的人都有体会,80%时间都去思想软件的体系结构了,也就是软件的架构,一直到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数据的流向,比如如何避免多线程之间的竞争,如何具有较好的维护性,如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如何在设计层面避免错误,最后具体的功能代码实现只占20%时间。
比如机械和电气结构设计,需要在脑海里有一个总的大概结构,从具体的器件和结构件之间的空间关系和物理关系,到具体的细节设计,这些的把握都是难以言喻的。所以到了最后,设计也就是一门艺术。这样的艺术不是靠知识的简单堆砌可以实现的。
所以总结一下,如果你要快速的成长,需要构建知识结构和补充经验,并培养信心。最难获取的就是经验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