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干什么呢?”
“我在给萤火虫造墓呀。”节子低垂着头,又说道:“妈妈也在坟墓里边吧?”
清太 不知该如何作答,她接着说下去:“我听阿姨说的,妈妈已经死了,埋在坟墓里边。”
清太 这才第一次泪水盈眶……
今天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萤火虫之墓》
当时是因为动画电影《萤火虫之墓》买的书,这本书收录了几个短篇小说《育死婴》、《美国羊栖菜》、《探戈舞曲》等,都是野坂昭如的经典之作。可爱的小女孩和一个男孩在林间扑捉萤火虫唯美的画面,算是电影和小说中最最温馨的场景了,这本书“天真无邪”的封面上还特意有注明“注意非儿童读物”。
建议看过电影的朋友可以看看这本书,先了解野坂昭如的生活经历,然后再细细品味一下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小说《萤火虫之墓》是野坂昭如根据自己亲生经历而作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充满了对和平的美好向往,同时也真实的体现了二战时期,绝大部分真实日本民众的感受。
二战结束前后清太和节子因为战争成为孤儿,并在艰难的环境下求生。
故事温馨的画面和凄凉的场景互相穿插。时而却让你感到悲怆至极,忍不住满脸泪水;时而让你感觉温馨美好,心里暖暖的。撑着一把破伞背着妹妹节子在雨中歌唱,节子天真无邪的笑语,兄妹两互相嬉闹扑捉萤火虫,简陋漆黑的坑道却能住的宛若天堂……节子那一颗童心是如何理解并接受现实的?四岁的她不哭不闹,只是紧紧的跟在哥哥的身后寸步不离,懂事得让人心疼;白天里不哭不闹的节子晚上却总是被噩梦惊醒,叫着“我要妈妈”;收留他们的阿姨总是会对他们冷嘲热讽,将他们身上可以剥削的财务剥削后,毫不留情的逼迫他们离开…….
当战争的炮火落在人们生存的这片土地上,生命显得格外渺小脆弱,人们恐惧害怕的闭着眼睛紧紧的蜷缩着抱在一起祈祷着上帝的眷顾。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生命就像萤火虫一般脆弱,发着微弱的光亮,人们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求生,看惯了死亡的人们没有向他们伸出援手,没有地方居住也领不到政府的救济粮。空袭来临,成了清太每天最期盼的事,因为只有在混乱中,他才能在每家每户中穿行偷着逃亡的人们无暇顾及的食物。偷盗被抓,节子类似妈妈的语气,清太哭个不休。
八月二十二日中午,清太 在贮水池游玩了泳,回到坑道里,一看,节子死了。
九月二十二日下午,清太 横死在三宫车站内。
电影和文章剧情上没有多大的出入,两者都是悲中有欢,但不同的是,文章更侧重对残酷凄凉的表达,读完之后,凄惨盖过了其中淡淡的温馨,狠狠的鞭打在世人的脸上,正如直木奖获奖评语:
“作品深深切入赤裸裸的现实,直面如此残酷凄凉。字里行间始终充溢着一股朴素坚韧的力量,给人强烈的震撼。”
而电影却让悲与欢完美的结合,不得不说节子的配音是本片的一大亮点,这是一种能够直达人心门的声音,稚嫩而又天真的欢声笑语与战争的炮火声,哭喊声,那无情的责骂声和阿姨讽刺的声音形成鲜明的对比。使纯者越纯,浊者甚浊。
电影导演高畑勋:“能够吃饱饭,就是人最真和最大的幸福。”人为财亡,鸟为食亡,人类有时候会忘记,人纵使是高等动物,在饥饿面前,却也有过人为食亡的时代。人为财亡只是因为,有财便就能买到食物。
我想我们这一代,很少有人和饥饿有着这么深切的体验,以至于我们傲娇的将不合胃口的食物扔掉,却从来不会想到,对于有些人来说空空的糖果盒灌上自来水摇一摇的甜味却是不可多得的奢侈品。
影片的最后节子和清太化作魂魄,在漫山的萤火虫中眺望万家灯火,天堂没有饥饿,也没有病痛,只是人间少了你的笑颜。
值得一说的是,这本野坂昭如短篇集中还收录了《育死婴》,我认为,《萤火虫之墓》和《育死婴》是作者野坂昭如通过小说最想要达到的是内心的救赎。《萤火虫之墓》是在懊悔中救赎心灵,有的是硝烟气。而《育死婴》则是一场黑暗渐渐吞噬心的恐惧,有的是腐肉气。
我非得变成老鼠不可,非得变成老鼠挨火攻水淹,被折磨至死不可。
——《育死婴》
《育死婴》的大概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女主角在战争年代,抢夺了年幼妹妹的食物,无视妹妹遍体脓疮的状况,想要因饥饿啼哭的妹妹安静,用手击打她的头部(打晕了),就不哭了。她的这些行为最终导致妹妹了被老鼠咬死。然而背负巨大罪恶感的女主角(这不就像野坂昭如或者清太的成人版)成年后,面对与妹妹年龄相仿的亲生女儿,无法摆脱负罪感的阴影,为了“防止老鼠咬死女儿”,致使女儿被闷死在枕头之下。
不管是《萤火虫之墓》还是《育死婴》,都是值得一看的,战争残酷而没有逻辑,战争使人性渐渐泯灭,文明被淹没,随之而来的是暴戾的杀戮,是鲜血流淌……而战争后的人们,留下的恐惧和不安,永远都是遮蔽心灵的一片阴影,吹不散,有的甚至沦为一个黑洞,渐渐吞噬人,《育死婴》便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真的只像薛之谦的愿望: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
现世安而稳,无灾无难,战争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