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商道之胜而不美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这一段,上承“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文字难得的直白浅显,基本上没有什么翻译的必要了。如果要进一步解读,那应该就是要把握两个老子关于的争战观点。一个是兵不血刃,二是胜而不美。
如果问一句,商业竞争的核心是什么?不同的人想必会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订单、效率、模式、场景、收入、利润……在我看来,这些答案都不算错,不过如果非要给出一个更具包容性和概括性的答案,我认为应该是商业主动权,这里面包括制订规则的能力、引导资源流向的能力、操控定价权的能力、促成优先交易的能力等等。
那么怎样才能控制商业竞争的核心权力呢?《孙子兵法》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形胜”,也就是尚未开战而胜负已分,剩下的,只是握有主动权的一方自由选择打不打、什么时候打、怎么打、怎么收尾的细节问题了。而在《孙子兵法》的《军形》篇中,有一段很重要的文字:“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这里面实际上提到两个途径,一是修道,二是保法。
什么是“道”?这里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第一就是商业法则。商业不是社会事业,需求、生产、流通、赢利是不变的法则。再往下细究,其中赢利部分可以视为常量或是终极指向,而需求、生产、流通则是变量。需求什么?需求趋旺还是趋淡?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以什么渠道流通?以什么方式流通?以什么形态流通?看得懂的,看不懂的,其实全在其中了。第二是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政经大势。为什么不把这个部分归入天时呢?因为这部分并不是一般的商业规律,而是更高层级的对弈棋局。对于制造业而流通业来说,原材料的价格起落,产业引导政策的变化,乃至于全球政治经济体系的变动重组,比如“一带一路”、TPP,确实是影响巨大。
那么我们再往深处思考,“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在孙子看来,所谓的“道”,就是领导人与下属、企业与合作商、企业与用户之间寻找到最广大的交集所在,寻找到共同的愿景和方向。而能够承载这样的宏大目标的道,显然只能是符合事物发展宏观方向的天地大道,也就是老子念兹在兹的“道法自然”。
而“保法”中所谓的“法”,不单单是狭义上的组织内部的“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等规制法度,更包括广义上的企业的行事章法、游戏规则。也就是所谓“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能够认知并接受、遵循先进的军事思想,在内务外交上营造好的态势以掌握主动权,同时因应外部局势的各种变化,依据对战略目标的实现最有利的判断,制定临机应变的策略。因此,在当下风起云涌的变革浪潮中,我们在“法”这个层面,要区分变与不变两种态势,于企业初心所在,于企业设定的战略目标,不应轻易变化,而在策略战术面上,则是所谓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那么,我们再统观“修道而保法”,这时就不难理解,企业要预见到找正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制订符合大趋势的经营策略、规划立身以正的商业模式和有效的内部组织体系,如此,则不难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形胜”态势。所谓的“兵不血刃”的兵法奥义,也就不再是痴人说梦的梦呓了。
那么,假设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商业高度,是不是就能弹冠相庆了呢?在老子看来,达成胜势、胜算,甚至真的是到了开花结果大获全胜之时,作为领导人,一方面当然要做出与民同乐、论功行赏的动作,但是在本心中,应当是“胜而不美”。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