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桂林上大学,是我第一次离开生活了20年的家乡,远离家人、朋友,独自在异乡生活。
心上记挂的除了家人朋友,最念念不忘的还是充满家乡味道的菜肴。
按照传统,每逢过年,外婆家都会宰一头养了整整一年的猪来庆祝新年,然后再买只小猪来养着,等待下一个新年。每次在外婆家吃完全猪宴年饭,妈妈辈的兄弟姐妹们各自都能分到猪肉,然后外婆就会将剩余的肉做成腊肉,挂在老家的房梁上,每天接受柴火的“熏陶”。等到腊月十五,我们便可以享受到外婆用心制作的纯正乡土风味腊肉。
图中是梅干菜扣肉。或许会有人觉得这道菜太油腻,肥厚的猪肉让人难以下咽。但是对我来说这简直就是人间难寻的珍馐。首先是肉质。乡下自家养的土猪,没有饲料的“荼毒”,用的全是绿色蔬菜喂养,肉质自然鲜美无比。其次是口感。在下锅之前先将肉用独家秘制调料腌制半个小时以上,可以说是非常地入味。不像学校饭堂里卖的扣肉,肉片薄但是却很油腻,味道也很一般;家里的扣肉切得很短、厚,显得很Q,出锅之后,皮脆、肉香,入口即化,特别适合换牙期的小朋友和牙口不好的老人家咀嚼,毫不夸张地说,光是用酱汁拌饭我就能刨两碗饭,一口气吃个四五片扣肉也不在话下。
离开了家乡才知道,其实自己留恋的不仅是食物的味道,更想念的还是整个家热热闹闹的一起吃饭的气氛。
在大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计划和想法,很多时候我都是一个人吃饭,所以对家中吃饭时热闹的气氛更是想念。好在无论距离多远,妈妈的唠叨和外婆的关怀通过电话还是能感受得到。
现在最大的盼头就是等着放寒假然后飞奔回家,等着过年吃猪肉~
顺带附上一张外婆牌腊肉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