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张家界若是看山,袁家界景区应该是最精华的桥段。
这里的山太不传统,像是积木似的一片一块叠起来的。遥想当年那神仙圣人大概是喝醉了。平日里若是搭座山肯定底粗顶尖,看着稳当。这里的积木多搭得上下一般粗细,有的中间还会瘦上一圈,加了点曲线,有的则是歪歪扭扭,没有规则。可偏偏又拿捏准了重心掌握了平衡的诀窍。看着挺悬的一摞摞亿万年下来历经雨打风吹居然也这么站住了。
细看之下每个岩层的色彩方向都不尽相同,承载了各自年代里的故事。故事里的起承转合尽数刻入了岩石的纹理。无论经得作者同意与否,这些故事最终都岁月被挤压在了一起,装订成书,为大自然出版。还好像金庸大师的武侠名著一般,既可独立成章,也能连起来看。
山反正已经不像山,树也就可以胡乱地长。但凡有平坦的地方,如平顶,如半截突出来的阳台,大多挤满了植物。根扎慢了没有抢到好位置的,就只能在岩层间见缝插针了:水平伸出来的,屈服于重力倒立着的,或者干脆紧贴着峭壁的……更有一些有暴力倾向的植物野蛮生长,反客为主地把山石扯出了一条裂痕。实在是让人惊叹这“根劈”的力道。
我其实不情愿写这里的山,真的难写。通常给他人描绘某样没有见过的东西,把它形容成一些日常的物件会是个好法子。然而张家界的山那么多,每一株都有自己的姿态模样,总是看到一个便把脑中刚刚才拟好的比喻否决了。
个头矮一点的如同打乱了的魔方。
身材瘦小的索性躲在林子里装树。
扁平的如同插入地面半截埋剑,等待着被某个英雄拔起。
平顶的像路边被切割过的整串土耳其烤肉,也是一层层地摞在一起,就连颜色都没差上多少。
尖顶的则仿佛孩童时期学字作画时无数次削过的铅笔头,正准备落笔于苍穹。
两片拼接在一起的就像课桌上立着摊开的书本。开卷有益,后面常常挡住的却是个趴着打瞌睡的少年。
在一块抱团的像极了欧洲中世纪的城堡,矗立的塔楼,破败的城墙都还可以分辨。昔日里的辉煌已经随同它的主人一并离去,如今只余下些残岩断壁,被植被争先恐后地吞噬………
这就觉着了没有导游的好。导游的首要任务是讲解。每到一个地方,景还没看清,他就给你剧透了。这种先入为主的设定一下子叫想象力有了羁绊,脑海中的本该行空的天马便再也迈不开蹄子。
我认为这看风景就该讲究随缘,自己看着像便是像了,不必强求。若是给旁人说得像了,便缺了几分意思。记得某次出游,导游煞有介事地比划着远方一处号称双龙出海的景观,我实在看不出个端倪。导游却不依不饶:你再看,就在这个房子的左边,再仔细看看……看着他真挚的眼神和期待的神情,我只能昧着良心附和:哦哦~真的是很像诶……这才是换来了他欣慰的笑容,好像在说:总是又忽悠到了一个。
这次也是一样,在一个观景台刚好就听到旁边的游团在讲神龟问天一景。我忍不住努力去认,无奈脑海中只能浮现一头骆驼。不甘示弱地再去和眼神较劲,总算是勉为其难地勾勒出一只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蜗牛……
独自旅行,名气再大的景点若是看不出个所以,也基本就任由它去了。不起眼的物件,哪怕只是路边的垃圾桶,倘若若瞧着可爱,也喜欢驻足津津有味地照上几张。这跟看姑娘一样,本来便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喜好胸大的,也有人看重腿细的。
虽然与旁人说起来伤脑筋,丝毫不妨碍我喜欢此间的山。别处的山大多远观顶尖底宽,四平八稳的感觉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近看又嫌大了,认不完全。仿佛看姑娘只看脸,或者光顾盯着人家胸前,实在是太肤浅。张家界的山则不一样,可以直溜溜地痛快地从头打量到脚。而且不光是好看,还能看得心虚腿软,遇女心惊。
从天下第一梯——百龙天梯下来之后,袁家界就算是玩过了。听说还要去十里画廊走一遭才好。因为袁家界看山是平看俯视,十里画廊一路则是仰望。两处都游过,这山才算看得圆满。我想,平时看姑娘仗着高度偷瞄两眼事业线的伎俩自己心里清楚就好,倒也无伤大雅。若是还要明目张胆去欣赏人家的裙下风光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看了看时间,已经四点过半。虽然心里痒痒,但是心想这等龌龊的勾当自己一个人做来多少有点心虚,还是留着下次拉上三两狐朋狗友壮壮胆再一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