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
一岁的女孩,最近经常哭闹,有时晚上也会闹得父母睡不着觉,真闹心啊。妈妈每次一听见哭声,头皮就发麻,恨不能马上逃开。
镜头二:
气愤的妈妈说:晚上吃饭前,17个月的儿子大哭一场,实在太可气了。她告诉儿子:什么坏毛病,要哭一边哭去,别妨碍我们吃饭,儿子越发哭的厉害,忍着生气不搭理他,哭了一会后,儿子渐渐停止。
孩子在语言没有发展好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哭闹来表达某种需求。而父母,如何正确的回应孩子的哭闹是极其重要的。
为什么有些父母无法忍受孩子的哭闹?
是因为他们小的时候,这种表达就不被理解,也没有得到正确的回应。父母早年的这种经历没有被觉察,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会强迫性的重复着上一代的行为,无意中将这种创伤体验,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复制,从而形成了创伤的代际传播。
心理学家克莱因和科胡特认为核心人格是在前语言期(两岁以前)就形成了。
现代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研究证实,婴儿在出生后的前两年,尤其是第一年,是孩子情感与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对孩子心智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父母。其中,更重要的是母亲与婴儿的关系。
母亲对孩子情绪的觉知和回应能力,决定了是否能建立良好的母婴关系。
具有良好母婴关系的婴儿成年后更易于发展出比较稳定的自我和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
相反,如果在婴儿早期,父母没有准确的了解婴儿的需求,并且及时的回应,则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情感,以及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这些孩子在未来的自我发展中,可能就要以更大的代价来获得身心和谐的自我发展,有的孩子甚至终生丧失了这种能力。
而现实中,众多曾经经历过情感创伤的父母,如果能够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的成长,觉知自己童年所遭受的问题,而改变了自身的行为地图,就能够避免孩子重演悲剧。
良好的母婴关系,可以从本质上让孩子发展出稳定的自我和安全的人际关系模式,在不同的环境中更好地适应和调节自身,拥有获取幸福的能力。
简单地说,就是每个人小时候吃过的菜,决定了他成年以后的口味。
假如这个成人小时候吃惯了很糟糕的食物,那他也会自动地以同样的食物去喂养自己的孩子,而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甚至是自己小时候常常吃不到东西,那他也有可能会饿孩子。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饿”,更多的是心理层面。
心理咨询能够帮助父母,弥补小时候没有被正确对待的缺憾,在自身的成长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心理学家科胡特说:父母亲是什么人,比父母亲做什么更重要。只有当自己越来越完善了之后,才有可能更好地养育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