沏上一壶茶,翻开一本书。读读书,喝喝茶,应该是最惬意的生活啊!
每当谈及孩子将来的工作生活时,有很多家长是担忧的,是愁苦的,都在不停地诉说着孩子们不听话,不努力,只知道玩乐享受。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经历过挫折造成他们现在受不得委屈,没有抗挫折的能力,心灵脆弱等等。实际上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孩子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蹲下身子做到与孩子一个水平线上思考,就会发现,孩子们的脆弱并不是因为没有经历过挫折,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经历的太多了,他们正在承受着我们做父母的没有觉察到挫折与困难。的确他们在物质上是没有我们小时候的那种经历,但是他们现在所承受的是无法被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的一切一切都是被动的。
心理教育专家陈默老师用这样一个关于三个笼子的比喻来形容现在的孩子的处境:三个笼子里分别关着一只老鼠。第一个笼子:老鼠只要踩一下门,就会得到一份食物。老鼠发现规律后会一直踩门。第二个笼子:老鼠只要踩门,就会被电击。老鼠发现后就不再踩门,以避免被电击。第三个笼子:老鼠踩一下门得到一份食物。再踩一下门就会被电击。此时,老鼠就会陷入两难境地,最后老鼠会在纠结中一直止步不前。
父母的爱与照顾如同笼中的食物,父母给孩子的压力仿佛就是电击。父母以爱的名义总是不停地推动孩子前进,希望孩子成功,不能接受孩子的一点失败。父母可曾想到世上真的有不败的将军吗?孩子在父母那里就如同第三个笼子里的小老鼠,左右为难,举步维艰啊!回想我们的小时候,每天放学后的时光是快乐自由的,没有家长的督促写作业,更没有补习班兴趣班的烦恼。我们的成长更倾向于顺其自然,没有过度的人工干预。
如今,到了我们做父母的时候,现实社会变得竞争万分激烈了,想要过上“体面的生活”,要比原先多付出几倍的努力才能勉强如己所愿。正因为有了我们做父母的“经多见广”而产生了太多太多的生活压力,我们就希望孩子们能够更加努力,改变命运。正是基于这种焦虑心理,父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把这种情绪与压力传递给了孩子,让他们长期地处于这种状态中。而他们却没有学会承受这种无形的压力的方法,所以就会表现的很脆弱。这其实也反应出了作为父母的我们面对孩子的不如己愿的表现时,我们的心灵也非常的脆弱。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告别脆弱,学会坚强呢?
家长首先要做改变自我的榜样,察觉并改变自己不恰当的言行,慢慢地引导孩子:
在孩子出现错误时,为了不让我们的负面情绪影响到孩子,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先发现孩子的优点予以肯定,再指出孩子的小错误(以大化小),但不要评价或者职责,最后孩子改正了就要有肯定有表扬,让其产生成就感。
让孩子学会接受失败。在孩子失败了的时候,多说“偶尔的失败没有关系”的安慰性话语,少说“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你只要努力肯定会成功”这样鼓励性语言。我们不要要求孩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即使成年人也不可能做到永远的成功,何况我们的孩子呢。
面对消极的形象影响,我们要做出正确引导,让孩子学会反驳进入他们脑海中的消极想法,用正确积极向上的心理战胜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的消极的自我。只有让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找到助力自己解决困难的动力,他才能够拥有一颗强大的心,才能不断的前进,不断地进步。